汉语词典
本站汉语词典收录共60多万个词条,释义来源主要参考《高级汉语词典》、《现代汉语词典》、《国语辞典》等汉语词典。可查询词语的拼音、五笔、近义词、反义词、词典释义、例证、英语、法语、德语翻译等。
汉语词典
词语 | 拼音 | 意思解释 |
---|---|---|
缟带 | gǎo dài | 词语解释 1.犹缟纻。2.白色生绢带。朴质之衣饰。泛指学子之服。3.用以比喻雪或河流。 网络解释 缟带 缟带是一个词语,拼音为ɡǎo dài,比喻雪或河流。 |
缟服 | gǎo fú | 词语解释 1.白衣裳。丧服。 网络解释 缟服 gǎo fú ㄍㄠˇ ㄈㄨˊ 缟服(缟服) 白衣裳。丧服。《新唐书·崔日用传》:“吏民数百,皆缟服送丧。” |
绞缢 | jiǎo yì | 词语解释 [gallows] 绞刑 其绞缢。清 方苞《狱中杂记》 国语词典 绞首。 《左传.哀公二年》:「若其有罪,绞缢以戮。」 《文选.李康.运命论》:「盖笑萧望之跋踬于前,而不惧石显之绞缢于后也。」 网络解释 绞缢 绞缢,拼音jiǎo yì,释义用绳子勒死,引申为折磨。 |
缢女 | yì nǚ | 词语解释 1.蝶类的蛹。又名蚬。头赤身黑。幼虫常吐丝自悬,故名。见《尔雅.释虫》﹑南朝宋刘敬叔《异苑》卷三。 国语词典 蝶类的蛹,头赤身黑,常吐丝自悬,故古称为「缢女」。 《尔雅.释虫》:「蚬,缢女。」 晋.郭璞.注:「小黑虫,赤头,喜自经死,故曰缢女。」 网络解释 缢女 [南朝·宋 |
黄缣 | huáng jiān | 词语解释 双丝织的微带黄色的细绢。 网络解释 黄缣 黄缣是一个汉语词语,读音是huáng jiān,是指双丝织的微带黄色的细绢。 |
豪缣 | háo jiān | 词语解释 1.笔和纸。豪,通毫。 网络解释 豪缣 笔和纸。豪,通“ 毫 ”。 元 虞集 《张令》诗:“十年宦学怀 襄阳 ,故托豪缣写山郭。” |
尺缣 | chǐ jiān | 词语解释 1.长一尺的绢。极言其少。 网络解释 尺缣 出处 《旧唐书·陆贽传》:“ 德宗 仓皇出幸,府藏委弃,凝冽之际,士众多寒,服御之外,无尺缣丈帛。”《宋史·食货志上二》:“凡无名苛细之敛,常加剗革,尺缣斗粟,未闻有所增益。” |
缃缣 | xiāng jiān | 词语解释 1.即缣缃。浅黄色细绢。古时用以书写。亦借指书册。 网络解释 缃缣 xiāng jiān ㄒㄧㄤ ㄐㄧㄢ 即缣缃。浅黄色细绢。古时用以书写。亦借指书册。 宋 王安石 《和平甫舟中望九华山》之一:“当时备巡游,今不存缃缣。” 清 孙枝蔚 《九江舍舟登岸行庐山道中作》诗:“或言最高处,尘不到缃 |
织缣 | zhī jiān | 词语解释 1.织绢。 网络解释 织缣 织绢 《古诗十九首·上山采蘼芜》:“新人工织缣,故人工织素。” 南朝 梁 鲍泉 《落日看还诗》:“谁家荡舟妾,何处织缣人。” |
缣纶 | jiān lún | 词语解释 1.泛指丝织物。 网络解释 缣纶 jiān lún ㄐㄧㄢ ㄌㄨㄣˊ 泛指丝织物。 |
缣巾 | jiān jīn | 词语解释 1.双丝细绢制的头巾。 网络解释 缣巾 缣巾,读音是jiān jīn,汉语词汇,解释为双丝细绢制的头巾。 |
缣彩 | jiān cǎi | 词语解释 1.彩色丝织物。 网络解释 缣彩 彩色丝织物 《后汉书·西羌传论》:“引金钱缣彩之珍,徵粮粟盐铁之积,赂遗购赏、转输劳来之费,前后数十钜万。” 唐 白居易 《阴山道》诗:“合罗将军呼万岁,捧授金银与缣彩。谁知黠虏启贪心,明年马多来一倍。” |
缣练 | jiān liàn | 词语解释 1.煮熟的细绢。 网络解释 缣练 缣练是汉语词汇,拼音为jiān liàn,意思是煮熟的细绢。 |
缣缃 | jiān xiāng | 词语解释 1.供书写用的浅黄色细绢。2.指书册。 国语词典 供书写用的细绢。多借指书册。 唐.柳宗元〈上河阳乌尚书重允欲献文启〉:「小子久以文字进身,尝好古人事业,专当具笔札,拂缣缃,赞扬大功,垂之不朽。」 网络解释 缣缃 缣缃,汉语词汇。 拼音:jiān xiāng 释义:1、供书写用的浅黄色细绢 |
缣绫 | jiān líng | 词语解释 1.泛指丝织品。 网络解释 缣绫 jiān líng ㄐㄧㄢ ㄌㄧㄥˊ 缣绫(缣绫) 泛指丝织品。 《旧五代史·唐书·庄宗纪七》:“近年以来,妇女服饰,异常宽博,倍费缣绫。” |
缣纩 | jiān kuàng | 词语解释 1.丝絮。 网络解释 缣纩 缣纩,拼音是jiān kuàng ,注音是ㄐㄧㄢ ㄎㄨㄤˋ,释义是丝絮。 |
面缚 | miàn fù | 词语解释 [with one's hands tied behind one's back] 两手反绑 面缚西都。南朝梁 丘迟《与陈伯之书》 面缚两降将。清 邵长蘅《青门剩稿》 国语词典 双手被反绑在背后而面向前。 《史记.卷三八.宋微子世家》:「周武王伐纣克殷,微子乃持其祭器造于军门,肉袒面缚,左牵羊,右把茅,膝行而前以告。」 《文 |
拘缚 | jū fù | 词语解释 1.束缚;拘束。 网络解释 拘缚 jū fùㄐㄨ ㄈㄨˋ 拘缚 束缚;拘束。 南朝 宋 刘敬叔 《异苑》卷五:“ 吴郡 桐庐 有 徐君庙 , 吴 时所立。左右有为劫盗非法者,便如拘缚。” 金 刘汲 《庆州回过盘岭宿义园》诗:“山从林杪出,路到水边无。拘缚嗟微宦,崎岖走畏途。”《水浒传》第十六回: |
狙缚 | jū fù | 词语解释 伺伏擒缚。 |
纠缚 | jiū fù | 词语解释 1.缠绕束缚。 网络解释 纠缚 jiū fù ㄐㄧㄨ ㄈㄨˋ 纠缚(纠缚) 缠绕束缚。 清 周亮工 《书戚三郎事》:“ 戚 臂左受创,纠缚既断,因得以右扶首。” |
机缚 | jī fù | 词语解释 见“[[机丝]]”。 |
缠缚 | chán fù | 词语解释 1.缠绕束缚。 国语词典 束缚。 唐.皮日休〈初夏游楞伽精舍〉诗:「遂令不羁性,恋此如缠缚。」 宋.惠洪〈赠许邦基〉诗:「但恐功名缠缚人,未放青山挂窗牖。」 网络解释 缠缚 缠绕束缚。 宋 苏辙 《次韵子瞻病中赠提刑段绎》:“宦游少娱乐,缠缚苦文案。” 明 唐顺之 《狂歌行赠孟中 |
鞭缚 | biān fù | 词语解释 1.鞭笞捆绑。 |
绑缚 | bǎng fù | 词语解释 1.捆绑。 外语翻译 英语:to tie up, to bind, to tether, bondage (BDSM) 德语:Bondage 国语词典 捆绑、拴缚。 《三国演义.第二回》:「玄德忙去观之,见绑缚者乃督邮也。」 《西游记.第六回》:「若赢了他,也不必列公绑缚,我自有兄弟动手。」 网络解释 绑缚 捆绑,指将人的四肢用绳带等拴扎固定 |
生缚 | shēng fù | 词语解释 1.犹被困。 网络解释 生缚 生缚,读音shēng fù,汉语词语,指被困。出自《史记·太史公自序》。 |
无缚 | wú fù | 词语解释 1.谓身心没有拘束。 网络解释 无缚 wú fù ㄨˊ ㄈㄨˋ 无缚(无缚) 释义:谓身心没有拘束。 唐 权德舆 《章敬寺百岩师碑》:“即心是佛,即色是空,师之通兮;无来无去,无缚无解,师之化兮。” 唐 白居易《游平泉赠晦叔》诗:“且喜身无缚,终惭鬓有丝。” |
扎缚 | zhā fù | 词语解释 1.捆扎;包扎。 国语词典 扎结、系绑。《水浒传.第三三回》:「去土地大王庙前扎缚起一座小鳌山,上面结彩悬花,张挂五七百碗花灯。」也作「札缚」。 网络解释 扎缚 扎缚,拼音为zhā fù,意思为犹结扎;捆绑;结束。 |
制缚 | zhì fù | 词语解释 1.制约束缚。 网络解释 制缚 制缚,拼音是zhì fù,是一个汉语词汇,释义为制约束缚。 |
抓缚 | zhuā fù | 词语解释 1.捆扎;扎缚。 网络解释 抓缚 zhuā fù ㄓㄨㄚ ㄈㄨˋ 抓缚 捆扎;扎缚。 宋 周密 《武林旧事·乾淳奉亲》:“八月十八日……竝出 候潮门 。先命脩内司於 浙江亭 两旁,抓缚席屋五十间。”《京本通俗小说·志诚张主管》:“ 王招宣 府里抓缚着小鰲山,今夜亦放灯。” |
缚袴 | fù kù | 词语解释 网络解释 缚袴 缚袴是一个汉语词语,读音是fù kù,是指扎紧套裤脚管,以便骑乘。 |
缚扎 | fù zhā | 词语解释 1.见缚扎。 网络解释 缚扎 缚扎是一个汉语词语,读音是fù zhā,指捆扎。 |
缚送 | fù sòng | 词语解释 1.捆住押送。 网络解释 缚送 缚送是一个汉语词语,读音是fù sòng,是指捆住押送。 |
缚住 | fù zhù | 词语解释 1.捆住;捕获。 国语词典 绑住。 《三国演义.第二回》:「早被张飞揪住头发,扯出馆驿,直到县前马桩上缚住。」 网络解释 缚住 缚住是一个汉语词语,拼音是fù zhù,意思是捆住;束缚;捕获。 |
缤纷 | bīn fēn | 词语解释 [in riotous profusion] 繁多而杂乱 五彩缤纷 色彩缤纷 国语词典 杂乱而繁盛的样子。 晋.陶渊明〈桃花源记〉:「芳草鲜美,落英缤纷。」 《红楼梦.第一七、一八回》:「只见园中香烟缭绕,花彩缤纷,处处灯光相映,时时细乐声喧,说不尽这太平气象,富贵风流。」 网络解释 缤纷 缤纷(bīn fē |
缤缤 | bīn bīn | 词语解释 1.飞貌。 网络解释 缤缤 飞貌 南朝 梁 陶弘景 《寻山志》:“低萝下兮屡迷鸟,鸟迷萝兮缤缤。” |
缙绅 | jìn shēn | 词语解释 [the gentry;the officialdom] 原意是插笏(古代朝会时官宦所执的手板,有事就写在上面,以备遗忘)于带,旧时官宦的装束,转用为官宦的代称。缙,也写作搢,插。绅,束在衣服外面的大带子 缙绅大夫士。宋 文天祥《指南录后序》 名达于缙绅间。清 黄宗羲《柳敬亭传》 缙绅而能不易其志者。明 张溥《五人墓 |
缙云山 | jìn yún shān | 词语解释 在重庆市西北北碚地区。是华蓥山支脉。山势峻秀,山有九峰,最高峰玉尖峰,海拔1030米。狮子峰前有南朝古寺缙云寺、明建洛阳桥以及相思岩等古迹。为蜀中名胜,素有“小峨眉”之称。山多名贵树种,森林面积2万多亩,夏季清凉。为全国重点风景名胜区。 网络解释 缙云山 (重庆市北碚区 |
绿缥 | lǜ piǎo | 词语解释 网络解释 绿缥 绿缥是一个汉语词语,读音是lǜ piǎo ,是指青绿色。 |
缥气 | piǎo qì | 词语解释 1.青气。 网络解释 缥气 缥气,汉语词语,读音是piǎo qì,指青气。 |
缥霄 | piǎo xiāo | 词语解释 1.犹云霄。 网络解释 缥霄 :“生自 昆仑 ,长于丹穴,游遨元圃缥霄之际。” |
缥烟 | piǎo yān | 词语解释 1.青烟。 网络解释 缥烟 缥烟是一个汉语词语,读音是piǎo yān,是指青烟。 |
缥酒 | piǎo jiǔ | 词语解释 1.浅绿色的美酒。 网络解释 缥酒 缥酒,读音为piāo jiǔ,是一个汉语词语,意思是浅绿色的美酒。 |
缥清 | piǎo qīng | 词语解释 1.酒名。 网络解释 缥清 缥清是一个汉语词语,读音是piǎo qīng,指酒名。 |
缥红 | piǎo hóng | 词语解释 1.红绿色彩。 网络解释 缥红 缥红(piāo hónɡ) 红绿色彩。 唐 李峤 《纸》诗:“云飞锦绮落,花***红披。” |
缥书 | piǎo shū | 词语解释 1.犹缥帙。书卷。 网络解释 缥书 piǎo shū ㄆㄧㄠˇ ㄕㄨ 缥书 犹缥帙。书卷。 南朝 梁简文帝 《登城》诗:“小堂倦缥书,华池厌脩竹。寂寞既寡悰,登城望原陆。” |
缥节 | piǎo jié | 词语解释 1.青竹节。 网络解释 缥节 缥节,读音为piǎo jié,是一个汉语词语,意思是青竹节。 |
缥乎 | piāo hū | 词语解释 |
缥缈 | piāo miǎo | 词语解释 [dimly discernible] 隐隐约约,若有若无 国语词典 高远隐忽而不明。唐.白居易〈长恨歌〉:「忽闻海上有仙山,山在虚无缥缈间。」明.叶宪祖《易水寒.第二折》:「缥缈层台,势凌空列星堪摘。」也作「漂渺」、「飘眇」、「飘渺」、「飘缈」、「瞟眇」、「缥眇」、「缥渺」。 声音清扬而长 |
缥瓦 | piǎo wǎ | 词语解释 1.琉璃瓦。 网络解释 缥瓦 缥瓦是一个汉语词语,读音为piāo wǎ,是指淡青色的琉璃瓦。 |
纰缦 | pī màn | 词语解释 1.指经纬稀疏的帛。 网络解释 纰缦 纰缦(纰缦) 指经纬稀疏的帛。 唐 元稹 《离思》诗之三:“第一莫嫌材地弱,些些纰缦最宜人。”《随园诗话》卷五引 清 杨守知 《西湖竹枝词》:“乌油小轿两肩扶,纰缦窗纱有若无。” |
纠缦 | jiū màn | 词语解释 1.亦作糾缦。2.萦回缭绕貌。 网络解释 纠缦 纠缦,亦作“糺缦”。拼音是jiū màn ,是汉语词汇,解释为萦回缭绕貌。 |
花缦 | huā màn | 词语解释 1.即花鬘。 |
冠缦 | guān màn | 词语解释 1.帽带。 网络解释 冠缦 冠缦,读音 ɡuàn màn,汉语词语,指帽带。 |
干缦 | gàn màn | 词语解释 见“[[干漫]]”。 |
缇缦 | tí màn | 词语解释 1.见缇幔。 |
绚缦 | xuàn màn | 词语解释 1.犹绚烂。 |
缦立 | màn lì | 词语解释 [stand long] 伫立等待 缦立远视。杜牧《阿房宫赋》 国语词典 舒徐伫待。 唐.杜牧〈阿房宫赋〉:「一肌一容,尽态极妍,缦立远视而望幸焉。」 网络解释 缦立 缦立是指没有彩色花纹的丝织品。 |
缦缦 | màn màn | 词语解释 1.纡缓回旋貌。2.沮丧貌。3.漫灭貌。4.延长貌。 国语词典 形容云行舒缓由厚转薄的样子。比喻教化的广被。 《尚书大传.卷一下.虞夏传》:「卿云烂兮,纠缦缦兮。」 广远的样子。 《战国策.魏策一》:「绵绵不绝,缦缦奈何。」 网络解释 缦缦 缦缦,汉语词汇,释义为纡缓回旋貌。 |
缦田 | màn tián | 词语解释 1.古代不作垄沟耕作的土地。 网络解释 缦田 古代的一种原始耕作法。《汉书·食货志》上记有缦田。颜师古注:“缦田,谓不为甽者也。”即不开沟,不分行,就将谷种散播在田中,产量很低。西汉前都采用这种耕作方法。 |
缦密 | màn mì | 词语解释 1.犹绵密。 网络解释 缦密 màn mì ㄇㄢˋ ㄇㄧˋ 缦密(缦密) 犹绵密。 《晏子春秋·问上十五》:“缦密不能,蔍苴不学者诎。” 张纯一 校注:“缦密,犹緜密,谓事之精微者。”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