-
(1659—1754)浙江钱塘人,字皋亭,号三农,又号南庐。善山水,年逾九旬犹挥洒不倦。有《三农外集》。
-
钦琏,字宝先,号幼畹,长兴人。雍正癸卯进士,官南汇知县。有《虚白斋集》。
-
文廷式(1856~1904),近代词人、学者、维新派思想家。字道希(亦作道羲、道溪),号云阁(亦作芸阁),别号纯常子、罗霄山人、芗德。江西萍乡人。出生于广东潮州,少长岭南,为陈澧入室弟子。光绪十六年(1890年)榜眼。1898年戊戌政变后出走日本。1904年逝世于萍乡。
-
李尚德,字南若,号梓轩,狄道人。诸生。有《梓轩诗草》。
-
施仁思(1858~1897),字藻香,号子芹,又号石峰,清彰化鹿港人。光绪十七年(1891)辛卯举人。生具奇才,有豪杰气,与鹿港生员许咸中交情甚笃,对其子嗣许梦青亦关照有加。割台之际,台中知府黎景嵩,在彰化白沙书院设筹防局以禦日军,施仁思挺身而为佐理。及日军陷竹堑,施氏更与武进士许肇清,偕同鹿港士绅组成义勇军,共谋抗日。及彰化城陷,为奉亲保家,始携眷返回泉州。光绪二十三年(1897)六月卅日病卒,著有《施子芹先生诗文集》,今不传。 以下诗作据施梅樵编《孔教报》、赖子清《台湾诗醇》、洪宝昆《瀛海吟草》、陈汉光《台湾诗录》等辑录编校。
-
贝勒载滢,字湛甫,号怡庵,又号清素主人、云林居士,恭忠亲王奕欣子。有《继泽堂集》。
-
生卒年: 约1738—约1815 清代文学家。字兰墅,一字云士。因酷爱小说《红楼梦》,别号“红楼外史”。汉军镶黄旗内务府人。祖籍铁岭(今属辽宁),先世清初即寓居北京。
-
吴遵锳,字粹躬,号蓉裳,无锡人。康熙四十一年副贡生。官四川内江县知县。素工诗文,为蓉湖七子之一,有《奚囊存草》附词。
-
施谦吉(1658-1737),字季吉,号抑隅。清无锡人。康熙三十二年(1693)举人。授中书,改宁都知县。清节有声。以病告归。著有《卧云阁稿》。
-
朱应庚,字恢元,号菊坡,湘乡人。诸生。有《菊坡诗稿》。
-
周于仁,字纯哉,号仙山,又号龙溪,四川安岳人。清康熙四十七年(1708)举人。初任福建永春知县;雍正十一年(1733)自将乐县调澎湖通判,秩满仍留协办。乾隆元年(1736)撰有《志略》,乾隆五年(1740)胡格增为《澎湖志略》。
-
江苏无锡人,字映碧。康熙间贡生。有《白鹿堂诗》。
-
字文治,江南歙县人。
-
山东临淄人,字起东。顺治进士,官南康府推官。有《阑雪堂诗集》。
-
字炽南,浙江秀水人。岁贡生。
-
辅国公晋昌,字晋斋,号红梨主人,恭亲王常宁五世孙。官至盛京将军。有《戎旃遣兴草》。
-
庄士勋(1856~1918),号竹书,清彰化鹿港人。光绪五年(1879)乙卯科举人,曾掌教于鹿港文开书院。乙未(1895)割台内渡泉州避难,三年后始返回故里。擅书法,真、草、隶、篆各体俱备,以行书传世。为「鹿苑吟社」成员。曾应雾峰林家及树仔脚等处之聘,前往担任教职;亦于鹿港文祠开授夜学,以提携乡里后进。明治卅五年(1902)获台湾总督府颁授绅章。
-
江苏江宁人,字止园。长于“三礼”,亦能诗。
-
张迎禊,字未详,号省庵,无锡人。顺治九年进士,官武昌推官。
-
范起凤,字紫庭,宝山人。诸生。有《瘦生诗钞》。
-
向文奎,字研秋,湖南桃源人。诸生,候选训导。有《大谷山人集》。
-
叶时晰,字亮功,号鹤巢,柳城人。有《越雪集》。
-
杨瑛昶,字米人,桐城人。署宝坻知县。有《燕南赵北诗钞》。
-
汪彝铭,字宝吉,号吉石,秀水人。乾隆丁酉副贡,官禹州州判。有《吉石斋集》。
-
邱璋,字礼南,一字二如,吴江人。诸生。有《诸华香处诗集》。
-
施士燝,台湾凤山县人。雍正十一年(1733)岁贡,任福建兴化训导。
-
(1634—1687)清浙江鄞县人,字介眉,号怡庭。康熙十五年进士,官编修,与纂《皇舆表览》、《古辑览》二书。寻告归。尝为诸生讲授经学。有《兼山堂集》。
-
于云赞,字夔仲,慈利人。光绪乙酉拔贡,官攸县教谕。有《迎曦堂诗存》。
-
谭吉瑄,字左羽,嘉兴人。康熙己酉举人,历官礼科给事中。
-
梁儒,字宗洙,汉军旗人。顺治乙未进士,历官江南提学道佥事。有《徽音集》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