泰孃 |
见“泰娘”。 |
花孃 |
见“花娘”。 |
阿耶孃 |
父母亲。 《敦煌变文集·伍子胥变文》:“旷大刼来有何罪,如今孤负阿耶孃,虽得人身有富贵,父南子北各分张。” |
孃子 |
1.称母亲。 宋 司马光《书仪》卷一:“古人谓父为阿郎,谓母为孃子。” |
耶孃 |
父母。后多作“爷娘”。古乐府《木兰诗》:“耶孃闻女来,出郭相扶将。”唐 杜甫《兵车行》:“耶孃妻子走相送,尘埃不见 咸阳 桥。”《敦煌曲子词·鹊踏枝》:“仰告三光垂泪滴,教他耶孃甚处传书觅。”元 陆蕙奴《舟中漫成》诗:“耶孃重利妾身轻,独抱琵琶万里行。” |
拾菜孃 |
词牌名。即《瑞鷓鸪》。双调五十六字,前段四句三平韵,后段四句两平韵。 |
真孃 |
见“真娘”。 |
雁孃 |
膏神名。 |
真孃墓 |
见“真娘墓”。 |
前孃 |
亦作“前娘”。男子先后娶妻,其前妻为其子女的前娘。明 叶盛《水东日记·山歌》:“爷娶晚妻爷心喜,前孃儿女好孤恓。”清 孙锦标《通俗常言疏证·家族》引《串戏梆子腔》:“吾丈夫 刘汉卿,前娘所养。叔叔 汉相,后娘所生。” |
爷孃 |
亦作“爷娘”。 父母。古乐府《木兰诗》:“旦辞爷孃去,暮宿 黄河 边。”《剪灯馀话·至正妓人行》:“爷娘底处认坟墓,姊妹何乡寻骨肉?”潘漠华《生命上深刻的一痕》诗:“我不忍写,莫有爷娘,也莫有名义上的丈夫。” |
阿孃 |
母亲。《隋书·房陵王勇传》:“勇 昔从 南兖州 来,语 卫王 曰:‘阿孃不与我一好妇女,亦是可恨。’”唐 寒山《诗》之二四三:“阿爷恶见伊,阿孃嫌不悦。”金 元好问《姨母陇西君讳日作》诗之一:“竹马青衫小小郎,阿姨怀袖阿孃香。”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