庐山真面 |
词语解释 见“[[庐山真面目]]”。 网络解释 庐山真面 庐山真面,成语,比喻事物的真相或本来面目。庐山因周武王时期高人匡俗结庐而居而得名,它三面临江,山势十分雄伟,山清水秀,风景奇丽。它临江靠水,山上烟雾缥缈,人们很难看清它的真实面貌。苏轼写《题西林壁》:“横看成岭侧成峰,远近高低各不同。不识庐山真面目,只缘身在此山中。” |
三顾茅庐 |
词语解释 [repeatedly request somebody to take up a responsible post;call on a famous scholar repeadedly to solicit his help;make three calls at a thatshed cottage and request the owner to take up a responsible post] 东汉末,刘备三次往隆中(山名,在今湖北襄阳)聘请隐居于草庐的诸葛亮出来帮助打天下。后用来指诚心诚意再三邀请或访问 国语词典 汉末刘备往访诸葛亮,凡三次,才得见。见《三国志.卷三五.蜀书.诸葛亮传》。后用以比喻敬贤之礼或诚心邀请。南朝梁.徐陵〈谏仁山深法师罢道书〉: |
庐山面目 |
词语解释 见“[[庐山真面目]]”。 国语词典 比喻不易窥知真相的事物。参见「庐山真面目」条。 明.徐弘祖《徐霞客游记.卷一○下.附编.旧序.奚序》:「痛遗文缺残,访得于义兴之故家,涂抹删改,非复庐山面目。」 网络解释 庐山面目 ·段雪亭《聊斋志异遗稿例言》:“苟非自作聪明,即欲省其铅椠,致令庐山面目,渐失其真。” |
初出茅庐 |
词语解释 [at the beginning of one's casees;young and inexperienced] 初为世用;初入社会 直须惊破曹公胆,初出茅庐第一功!《三国演义》 国语词典 东汉末年,诸葛亮隐居南阳,刘备三顾茅庐,竭诚聘请诸葛亮协助其兴复汉室。诸葛亮才出山就大败曹操的军队。见《三国演义.第三十九回》。后比喻初入社会,缺乏历练。 《官场现形记.第十九回》:「那署院一听他问这两句话,便知道他是初出茅庐,不懂得甚么。」 《文明小史.第十五回》:「三人初出茅庐,于世 |
倚庐之望 |
词语解释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