徵的组词
徵字的常见组词有:还可以根据词语的字数、字的位置、组词是否为成语来分类查看组词信息。
徵字相关信息
含有徵的词语和解释
词语 | 拼音/解释 |
---|---|
考徵 | 考求。 明 方孝孺《茹荼斋记》:“游行四方,考徵生民之利害,揣度风俗之盛衰,综覈古今治乱之由。” |
徵士 | 1.指不接受朝廷征聘的隐士。 |
急徵 | 1.紧急征召。唐 方干《献王大夫》诗之一:“早赴急徵来凤沼,常陪内宴醉龙楼。”《旧唐书·崔彦昭传》:“独推元老,曾请急徵,以守道而自臻,实荣亲之最重。” |
徵候 | 发生某种情况的迹象,征兆。郁达夫《迷羊》五:“电灯亮起来了,远远传来的旅馆前厅的杂沓声,大约是开晚饭的征候。”魏巍《东方》第五部第十一章:“敌人对我 白云岭 战略要点展开大规模进攻的征候越来越明显了。”杨朔《三千里江山》第三段:“瓦斯灯苗发了红,不似先前那么雪亮了,这是天明的征候。” |
徵募 | 指征求募集财物或兵员等。郭沫若《洪波曲》第十章一:“制片厂在招收放映队,慰劳总会在征募寒衣。” |
八徵 | 1.谓为识别人才进行的八种考查。《六韬·选将》:“太公 曰:‘知之有八徵:一曰问之以言,以观其辞;二曰穷之以辞,以观其变;三曰与之间谋,以观其诚;四曰明白显问,以观其德;五曰使之以财,以观其廉;六曰试之以色,以观其贞;七曰告之以难,以观其勇;八曰醉之以酒,以观其态。八徵皆备,则贤不肖别矣。’” |
吉徵 | 1.幸运的征召。 《汉书·何并传》:“郡中乱,王莽 遣使徵 詡,官属数百人为设祖道,詡 据地哭。掾史曰:‘明府吉徵,不宜若此。’” |
浮徵 | 超额征收。 清 贝青乔《哀甬东诗小序》:“鄞县 赋额浮徵逾倍。” |
徵起 | 征召起用。唐 杜甫《洗兵马》诗:“徵起适遇风云会,扶颠始知筹策良。” |
徵实 | 1.谓具体实在地表达、表现。 南朝 梁 刘勰《文心雕龙·神思》:“意翻空而易奇,言徵实而难巧也。” |
徵逐 | 1.谓交往过从。唐 韩愈《柳子厚墓志铭》:“今夫平居里巷相慕悦,酒食游戏相徵逐。”宋 韩维《送孔先生还山》诗:“蚕桑事未起,农里得徵逐。”清 郑燮《范县署中寄弟墨书》:“徐宗于、陆白义 辈,是旧时同学,日夕相徵逐者也。” |
徵儥 | 招买。 谓招徕顾客。《周礼·地官·司市》:“以量度成贾而徵儥,以质剂结信而止讼。”郑玄 注:“徵,召也。儥,买也。物有定价,则买者来也。”贾公彦 疏:“儥买之物贾定,则召买者来。故云徵儥也。”一说卖货不相欺。见 清 俞樾《群经平议·周礼》“司市”。 |
徵喻 | 引证比喻。 清 侯方域《卢告》:“而 西旅氏 犯不测,出生死相角逐,我乃顾望两端,成共其名,败远其害,纵夫子曲而赦我,我何面目而见吾二氏之父老哉?抑夫子之徵喻与 西楚 也失辞。” |
榷徵 | 征收专卖品之税。《明实录·万历二十九年七月》:“机户出资,织工出力,相依为命久矣……然榷网之设,密如秋荼,原奏参随,本地光棍以榷徵为奇货。” |
徵咎 | 灾祸的征兆。 《魏书·天象志一》:“日月五星,象之著者。变常舛度,徵咎随焉。”唐 孟棨《本事诗》有“徵咎”篇。 |
暴徵 | 同“暴征”。唐 白居易《杜陵叟》诗:“九月降霜秋早寒,禾穗未熟皆青乾。长吏明知不申破,急敛暴徵求考课。”《旧唐书·五行志》:“猛吏淫威奋其毒,暴徵急政破其资。” |
象徵派 | 以象征主义为创作方法的文艺流派。胡也频《到莫斯科去》:“然而这些名为印象派,象征派,写实派……这些各有来源的西洋画,也不能使 素裳 感到比较的满意。”郭沫若《当前诗歌中的主要问题》:“‘五四’以来的新诗有各种各样的新诗,什么新月派,象征派,这个派那个派的,我也弄不大清楚。”参见“象徵主义”。 |
徵言 | 验证言辞。 南朝 梁 刘勰《文心雕龙·辨骚》:“将覈其论,必徵言焉。”《梁书·沉约传》:“徒徵言於石椁,遂延灾于金缕。” |
象徵 | 1.用具体的事物表示某种特殊意义。 《长江大桥纪念碑碑文》:“它象征着和平,它象征着幸福,象征着劳动的光辉。” |
徵招 | 征召,征聘。 唐 韩愈《赠崔立之评事》诗:“劝君韜养待徵招,不用雕琢愁肝肾。”参见“徵召”。古乐章名。《孟子·梁惠王下》:“﹝ 景公 ﹞召大师曰:‘为我作君臣相説之乐!’盖《徵招》、《角招》是也。”赵岐 注:“《徵招》、《角招》,其所作乐章名也。”杨伯峻 注:“招同‘韶’。”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