竈堂 |
方言。厨房。《何典》第四回:“只晓得烧茶煮饭,踏杀灶堂泥。” |
竈泡 |
盐场的别称。 清 纪昀《阅微草堂笔记·槐西杂志四》:“沧州 一带海滨煮盐之地,谓之灶泡,袤延数百里,并斥卤,不可耕种。” |
清灰冷竈 |
没吃没喝。常用以形容贫困冷清的景象。《西游记》第二三回:“我们这清灰冷灶,一夜怎过!”《醒世姻缘传》第二二回:“偺过的穷日子,清灰冷灶的连钟凉水也没给他们吃。”亦作“清灰冷火”、“清锅冷灶”。《醒世姻缘传》第八五回:“及至到了家,清灰冷火的锁着门。问了声,説大嫂往京里去了。”《醒世姻缘传》第三回:“走到 计氏 院内,只见清锅冷灶,一物也无。” |
竈地 |
盐民聚居设灶煮盐的地方。《清会典·户部三·尚书侍郎职掌五》:“凡田地之别,有民田,有更名地,有屯田,有灶地。”原注:“长芦、山东、两淮、浙江、福建、广东 灶丁之地曰灶地。” |
竈肚 |
炉灶内腔。以栅中隔,上部承放燃料以燃烧,下部输送空气并容纳灰烬。《官场现形记》第二十回:“灌了几桶的水,弄得灶肚里开了河。” |
祀竈日 |
祭祀灶神之日。上古祀灶在夏日。后相传 汉宣帝 时有 阴子方,于腊日晨炊,见灶神出现,遂以黄羊祭祀而获巨富,因以腊日为祀灶日。事见《后汉书·阴兴传》。后世民间旧俗多以旧历十二月二十三日或二十四日为祀灶日。宋 范成大《祭灶词》中有“古传腊月二十四,灶君朝天欲言事”及“杓长杓短勿復云,乞取利市归来分”诗句即指此。清 潘荣陛《帝京岁时纪胜·十二月·祀灶》:“廿三日更尽时,家家祀灶,院内立桿,悬掛天灯。祭品则羹汤灶饭、 |
竈眉 |
灶旁;灶边。康有为《大同书》绪言:“或老夫无衣,扶杖於树底;或病嫗无被,夕卧於灶眉。” |
竈下婢 |
1.女厨工。蔡东藩《慈禧太后演义》第一回:“你不如到厨房内去帮你母司炊烹茶,做个灶下婢便吧。” |
墐竈 |
修砌炉灶。 《管子·轻重己》:“教民樵室钻燧,墐灶泄井,所以寿民也。”一说,墐字是“熯”字之误,“熯”即古“然”字。参阅 郭沫若 等《管子集校》。 |
竈火 |
炊烟。唐 骆宾王《晚泊蒲类》诗:“灶火通军壁,烽烟上戍楼。” |
鑪竈 |
炉子和灶的统称。 汉 王充《论衡·物势》:“燃炭生火,必调和鑪灶,故为之也。”唐 拾得《诗》之二四:“鑪灶石锅频煮沸,土甑久烝气味珍。” |
竈墨 |
锅底烟煤。清 钱泳《履园丛话·鬼神·鬼皂隶》:“候鬼来时,以灶墨涂其面。” |
竈婢 |
女厨工。宋 周必大《元宵煮浮圆子前辈似未曾赋此坐间成四韵》:“汤官寻旧味,灶婢诧新功。”清 谭嗣同《仁学》二十:“向以为米盐凌杂,鸡豚詬誶,特老媪灶婢之所用心,及泛览于今之士大夫,乃莫不然。” |
竈君 |
灶神的别称。 《战国策·赵策三》:“今子曰梦见灶君而言君也,有説则可,无説则死。”宋 范成大《祭灶词》:“古传腊月二十四,灶君朝天欲言事……男儿酌献女儿避,酹酒烧钱灶君喜。”《英烈传》第四回:“今日是腊月二十四,‘经’里面説,天下的灶君,同天下的土地,今夜上天,奏知人间善恶。”《日下旧闻考·风俗》引 明 刘侗 于奕正《帝京景物略》:“十二月二十四日,以糖剂饼、黍糕、枣、栗、胡桃、炒豆祀灶君,以槽草秣灶君马, |
竈煤 |
灶上烟煤。 可制墨,因作墨的代称。宋 苏轼《孙莘老寄墨》诗之三:“瓦池研灶煤,苇管书柹叶。” |
起竈 |
1.指开伙备办饭菜。《三侠五义》第五一回:“赵虎 他却耐不得,向庙内借了碗盏傢伙,自己起灶,叫伴当打酒买肉,合心配口而食。” |
火竈 |
烧火做饭的设备。多以砖坯砌成。马烽 西戎《吕梁英雄传》第四回:“﹝ 康肉肉 ﹞把 康 家祠堂打扫得一干二净,门上挂起维持会的牌子,里面立起火灶。” |
柴竈 |
烧柴禾的锅灶。清 潘荣陛《帝京岁时纪胜·熏炕》:“江 南柴灶,闽 楚 竹炉,所需不啻什百也。”巴金《<将军集>序》:“在柴灶前面我曾帮忙过轿夫们烧火煮饭。” |
釜竈 |
锅灶。 汉 刘向《新序·杂事五》:“驊騮騄驥,天下之骏马也,使之与貍鼬试於釜灶之间,其疾未必能过貍鼬也。”唐 曹唐《赠南岳冯处士》诗之二:“夜阑著灰封釜灶,自忝文武养丹砂。” |
解竈 |
祭祀灶神。 《梁书·萧琛传》:“琛 性通脱,常自解灶,事毕餕餘,必陶然致醉。”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