箸长碗短 |
词语解释 形容家用器物凌乱不全。 国语词典 比喻家中食用短缺。 《初刻拍案惊奇.卷一六》:「灿若自王氏亡后,日食用度,箸长碗短,十分的不像意。」 《二刻拍案惊奇.卷六》:「等得王生归来,家里椅桌多不完全,箸长碗短,全不似人家模样,访知尽是妻子败坏了。」 网络解释 箸长碗短 箸长碗短是汉语词汇,拼音zhù chàng wǎn duǎn,形容家用器物凌乱不全,出处《二刻拍案惊奇》。 |
闻雷失箸 |
词语解释 比喻借别的事情掩饰自己的真实情况。 国语词典 本指三国蜀主刘备进食时,听到曹操说:「今天下英雄,唯使君与操耳。」大吃一惊,筷子遂掉落地上,此时正逢雷雨,刘备乃托言是因打雷受到惊吓。见《三国志.卷三二.蜀书.先主备传》注引《华阳国志》。后比喻利用巧言掩饰真情。 网络解释 闻雷失箸 闻雷失箸,成语出自《三国志·蜀书·先主传》,成语解释:比喻借别的事情掩饰自己的真实情况。成语解释:比喻借别的事情掩饰自己的 |
象箸玉杯 |
词语解释 象箸:象牙筷子;玉杯:犀玉杯子。形容生活奢侈。 国语词典 象箸,象牙筷子。玉杯,玉制的杯子。象箸玉杯形容豪华奢侈的生活。 《韩非子.喻老》:「象箸玉杯,必不羹菽藿,则必旄象豹胎。」 晋.苻洪〈谏杀朱轨〉:「象箸玉杯,截胫剖心,脯贤刳孕,故其亡也忽焉。」 网络解释 象箸玉杯 象箸玉杯,出自《韩非子·喻老》,意为, 象箸:象牙筷子;玉杯:犀玉杯子。形容生活奢侈。 |
战栗失箸 |
词语解释 |
临食废箸 |
词语解释 箸:筷子。临到吃时却丢掉了筷子。形容心神不安的样子。 |
张良借箸 |
词语解释 张良:西汉时刘邦的谋臣。箸:筷子。张良借(刘邦的)筷子为他筹画指点。比喻出谋划策。 国语词典 郦食其劝刘邦立六国后代来共伐楚国,后张良至,刘邦正要用饭,张良拿起筷子为刘邦解说形势。见《史记.卷五五.留侯世家》。后遂以张良借箸指筹划、计划。 网络解释 张良借箸 zhāng liáng jiè zhù 【解释】:张良:西汉时刘邦的谋臣。箸:筷子。张良借(刘邦的)筷子为他筹划指点。用以比喻出谋划策。 历史故事 当年刘邦与项羽相持 |
借箸代筹 |
词语解释 楚汉相争之际,郦食其劝刘邦立六国之后共同攻楚。张良求见,说:“若从此计,你的帝业就完了。请借你的筷子,让我将天下大势指划给你看。”见《史记·留侯世家》。后以“借箸代筹”为出谋划策之典。 国语词典 箸,筷子。筹,筹划。「借箸代筹」指借所用的筷子当筹码来计量规划。语本《史记.卷五五.留侯世家》:「张良从外来谒。汉王方食,曰:『子房,前!客有为我计桡楚权者。』具以郦生语告,曰:『于子房何如?』良曰: |
无下箸处 |
词语解释 晋武帝时,何曾生活豪奢,食日费万钱,犹云无下箸处。后用以形容富人饮食奢侈无度。 国语词典 满桌菜肴,竟仍嫌无好菜可吃。比喻生活骄奢。 《晋书.卷三三.何曾传》:「食日万钱,犹曰无下箸处。」 网络解释 无下箸处 何曾字颖考,陈国阳夏人。……司马炎继承晋王位,以何曾为晋丞相,加侍中,与裴秀、王沈等劝晋王称帝代魏。 |
运筹借箸 |
词语解释 指运筹计谋。 网络解释 运筹借箸 运筹借箸是汉语词汇,解释为运筹计谋。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