揭竿而起 |
词语解释 [raise the standard of revolt;rise in rebellion;start a mutiny(revolt)] 揭:高举起。竿:旗竿,代旗帜。原形容秦末陈胜、吴广发动农民起义时的情况,后即指武装起义 国语词典 本指秦末陈胜、吴广仓促起义,反抗暴秦的史事。见《史记.卷四八.陈涉世家》。后比喻起义举事。 《清史稿.卷四三九.戴鸿慈传》:「俄灭波兰而用严法以禁其语言,今揭竿而起要求权利者,即波兰人也。」 网络解释 揭竿而起 (词语释义) 揭竿而起是一个成语,读音是jiē gān é |
死而不僵 |
词语解释 即使死了也不僵硬。形容坏势力等不容易被清除。 |
挂冠而去 |
词语解释 冠:官帽。指辞去官职。 |
老而弥坚 |
词语解释 弥:更加。人虽已老,但志向却更加坚定。 |
三思而行 |
词语解释 [think thrice before you act] 反复考虑,然后再去做。言行事慎重 外语翻译 英语:think three times then go (idiom); don't act before you've thought it through carefully 德语:nach reichlicher Überlegung in die Tat umsetzen (V) 法语:(expr. idiom.) bien réfléchir avant d'agir 国语词典 反复再三考虑,然后再做。语本《论语.公冶长》:「季文子三思而后行。子闻之,曰:『再,斯可矣。』」后比喻谨慎行事。《水浒传.第六七回》:「林冲谏道:『兄长,人心难忖,三思而行。』 |
量力而行 |
词语解释 [act according to ones capability; do what one is capable to] 按照自己能力大小去做事 朕当量力而行,然定可否。唐 吴兢《开元升平源》 外语翻译 英语:to assess one's capabilities and act accordingly (idiom); to act within one's competence, One does what one can. 法语:(expr. idiom.) évaluer ses capacités et agir en conséquence, faire ce qu'on peut 国语词典 衡量自己的能力做事。《旧五代史.卷七二.唐书.张承业传》:「举事量力而行,不可信于游谭也。」也作「量力而为」。 网络解释 |
审势而行 |
词语解释 审:详察细究。对形势朝廷周密考察之后,再采取行动。 |
拱手而降 |
词语解释 拱手:两手在胸前合抱,表示恭敬。恭恭敬敬地俯首投降。 国语词典 毫不抵抗便向对方投降。《孤本元明杂剧.聚兽牌.第一折》:「斩汉将汤浇瑞雪,放心杀敌兵拱手而降。」也作「拱手投降」。 网络解释 拱手而降 拱手而降,是汉语词汇,拼音是gǒng shǒu ér xiáng,释义为恭恭敬敬地俯首投降。 |
信而有征 |
词语解释 信:确实;征:征验,证据。可靠而且有证据。 国语词典 确实而有证据。 《左传.昭公八年》:「君子之言,信而有征,故怨远于其身。」 唐.杨烱〈从弟去盈墓志铭〉:「积善余庆,信而有征。」 网络解释 信而有征 “信而有征”是一个成语,最早出自春秋时期的《左传》,意思是真实而又有证据。紧缩式;作谓语、宾语;含褒义 |
鸣鼓而攻 |
词语解释 比喻宣布罪状,加以遣责或讨伐。 国语词典 群起声讨。 《论语.先进》:「季氏富于周公,而求也为之聚敛而附益之。子曰:『非吾徒也。小子鸣鼓而攻之可也。』」 《儿女英雄传.第三九回》:「如今见我这等回来,他们竟自闭门不纳,还道我不是安份之徒,竟大家鸣鼓而攻起来。」 网络解释 鸣鼓而攻 鸣鼓而攻,读音míng gǔ ér gōng,汉语成语,比喻宣布罪状,加以谴责或讨伐。 亦省作“ 鸣攻 ”。典出《论语·先进》。孔子反对改变王 |
一览而尽 |
词语解释 |
称柴而爨 |
词语解释 称了薪柴才去生火煮饭。比喻斤斤于细节而不识大体。同“称薪而爨”。 国语词典 秤刚够分量的柴薪煮饭。形容人斤斤计较,俭省吝啬。《警世通言.卷五.吕大郎还金完骨》:「积财聚谷,日不暇给。真个是数米而炊,称柴而爨。」也作「称薪而爨」。 网络解释 称柴而爨 chēng chái ér cuàn 【解释】:称了薪柴才去生火煮饭。比喻斤斤于细节而不识大体。同“称薪而爨”。 【出处】:明·冯梦龙《警世通言》卷五:“积财聚谷,日不暇给。 |
因人而异 |
词语解释 因各人的情况不同而产生各种差异。 国语词典 因各人情况不同而有各种差异。 如:「每个人的体质不同,对药物的适应也往往因人而异。」 网络解释 因人而异 因人而异,是汉语成语。拼音是 yīn rén ér yì,意思是因人的不同而有所差异。 |
适可而止 |
词语解释 [stop before going too far;never overdo sth.;stop where you reach the limit] 做到适当程度就停下来,不要过头 你说得太多了适可而止吧 国语词典 恰到好处就停止,不再继续下去。 《东周列国志.第七○回》:「所以然者,由我王能恤民力,适可而止,去其醉饱过盈之心故也。」 《文明小史.第二回》:「同外国人打交道,亦只好适可而止。」 网络解释 适可而止 适可而止是一个成语,读音是shì kě ér zhǐ,比喻做事恰到好处或者劝诫他人做事不要太过火候、 |
引而不发 |
词语解释 [just indicate the motions;draw the bow without shooting] 拉满了弓弦而不发箭。比喻随时准备着以待时机。也比喻善于引导、启发,让学习者自己体会 君子引而不发,跃如也。中道而立,能者从之。《孟子尽心上》 国语词典 拉开弓弦而不射箭。语出《孟子.尽心上》:「君子引而不发,跃如也。」后用以比喻善于启发诱导,使其跟从学习,或准备妥当,伺机而行动。明.焦竑《玉堂丛语.卷一.文学》:「李西涯问康斋以『下学上达』之义。康斋曰:『未论 |
顾而言他 |
词语解释 形容无话对答,有意避开本题,用别的话搪塞过去。同“顾左右而言他”。 网络解释 顾而言他 顾而言他,成语。形容无话对答,有意避开本题。 |
画地而趋 |
词语解释 [stick to the old method] 谓画定某地某处,让人限于此范围内进退。比喻苦于被礼法拘束 已乎已乎,临人以德;殆乎殆乎,画地而趋。《庄子人间世》 国语词典 在地上作画轨迹,使人循迹而行。后比喻被礼法约束而自苦。 《庄子.人间世》:「已乎已乎,临人以德;殆乎殆乎,画地而趋。」 网络解释 画地而趋 画地而趋是一个成语,读音为huàdì’érqū,释义为让人限于此范围内进退。比喻苦于被拘束。 |
仰天而笑 |
词语解释 |
尽辞而死 |
词语解释 尽辞:把要说的话说完。指在死亡之前把自己的心愿说出来,死无遗憾。 |
从一而终 |
词语解释 [be faithful to husband till death] 旧指一个女子终身只嫁一个丈夫,丈夫死了也不再嫁人 妇人贞吉,从一而终。《易恒》 国语词典 语出《易经.恒卦.象曰》:「妇人贞吉、从一而终也。」称妇女终身不事二夫、不再嫁。今亦用做对人或事的情感与精神十分专注,始终如一。如:「他对于这份爱情,从一而终,至死不渝。」《喻世明言.卷二七.金玉奴棒打薄情郎》:「劝世上妇人,事夫尽道,同甘共苦,从一而终。」也作「从一以终」。 网络解释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