子谅 |
慈爱诚信。《礼记.乐记》:“致乐以治心,则易直子谅之心油然生矣。”孔颖达疏:“子谓子爱,谅谓诚信,言能深远详审此乐以治其心,则和易正直子爱诚信之心,油油然从内而生矣。”章炳麟《印度人之论国粹》:“印度人于大地最为恺悌子谅,至今食不过炙卵,而肉羹则絶焉。”一■■即慈良。参阅《朱子全书》卷三七。 |
端谅 |
正直诚信。 |
察谅 |
明察体谅。 |
矜谅 |
同情和谅解。 |
打谅 |
见“打量”。 同“打量”这熙凤,携着 黛玉的手,上下细细打谅了一回。——《红楼梦》 |
体谅 |
有所体察而谅解:服务不周,还望体谅。 |
谅实 |
1.真诚。 2.料定。 |
贞谅 |
忠正诚信。 |
谅阴 |
即“谅暗”。指帝王或高级官吏居丧:高宗谅阴,三年不言。阴:通“暗”。 |
垂谅 |
见谅;赐予谅解。 |
恕谅 |
宽恕,原谅。 |
悯谅 |
怜恤体谅。 |
易谅 |
1.同“易良”。 2.谅,通“良”。 |
不谅 |
1.不相信。 2.不信实,不诚实。 3.谓不拘于小信。 4.不体谅。 |
原谅 |
对过失予以宽恕﹑谅解。 对过失、错误等宽恕谅解 |
谅闇 |
1.亦作“谅阴”。居丧时所住的房子。《礼记·丧服四制》:“《书》曰:‘高宗 谅闇,三年不言。’善之也。”郑玄 注:“闇,谓庐也。”《论语·宪问》引作“谅阴”。《文选·潘岳<闲居赋>》:“今天子谅闇之际,领太傅主簿。”李善 注:“谅闇,今谓凶庐里寒凉幽闇之处,故曰谅闇。” |
鉴谅 |
体察实情,给以谅解。如:接待不周,务乞鉴谅。 |
容谅 |
宽容原谅:望舅母容谅。 |
约谅 |
料想,忖度。 |
宽谅 |
宽恕原谅。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