頽壖 |
荒废的空地。 唐 韦应物《登乐游庙作》诗:“頽壖久凌迟,陈迹翳丘荒。” |
頽乏 |
犹困乏。冰心《南归》:“转身来对坐在床边拍抚着我的 藻,作颓乏的惨笑。” |
頽唐 |
1.衰微貌;萧索貌。 《文选·王褒<洞箫赋>》:“頽唐遂往,长辞远逝,漂不还兮。”李善 注:“頽唐,陨坠貌。”吕向 注:“隤 頽 唐,声微也。”清 杜岕《锺山积雪》诗:“气洁烟火围,頽唐冻岭互。”朱自清《背影》:“那知老境却如此颓唐!” |
隳頽 |
1.衰败;毁败。唐 白居易《短歌行》之一:“人无根蒂时不驻,朱颜白日相隳頽。”宋 欧阳修《论盗贼事宜札子》:“又见国家纲纪隳頽,法令宽弛,赏罚不立,善恶不分,体弱势危,可忧可惧。” |
頽垣 |
坍塌的墙。 南朝 宋武帝《登作乐山》诗:“壤草凌故国,拱木秀頽垣。”宋 苏轼《濠州七绝·四望亭》:“頽垣破础没紫荆,故老犹言短李亭。”清 孔尚任《桃花扇·会狱》:“宫槐古树閲沧田,挂寒烟,倚頽垣。”艾青《北方》诗:“村庄呀,山坡呀,河岸呀,颓垣与荒冢呀,都披上了土色的忧郁。” |
頽阤 |
1.崩溃。宋 叶适《连州开楞枷峡记》:“及 梁山 頽阤,重人乃以为国君当自贬损,不敢言修治。” |
頽沱 |
亦作“颓沱”。 水流向下宣泄。亦指向下宣泄的水流。五代 齐己《夏雨》诗:“頽沱来洞壑,汗漫入 瀟湘。” |
頽侵 |
逐渐衰退。《文选·范晔<乐游应诏诗>》:“闻道虽已积,年力互頽侵。”张铣 注:“谓年力老弱不能行也。”宋 朱熹《与郭冲晦书》:“虽幸有闻於师友,而行之不力,荏苒頽侵,今犬马之年五十有一矣。” |
頽志 |
谓意志消沉。唐 韦应物《郊居言志》诗:“何异林栖鸟,恋此復来还。世荣斯浊已,頽志亦何攀。” |
虺頽 |
亦作“虺穨”。犹虺隤。《楚辞·王逸<九思·逢尤>》:“车軏折兮马虺頽。”一本作“虺穨”。原注:“驱骋而不能寧定,车弊而马病也。”汉 蔡邕《述行赋》:“僕夫疲而劬瘁兮,我马虺頽以玄黄。”《医宗金鉴·四诊心法要诀上》:“行则僂俯,立则振掉,形神将夺,筋骨虺頽。”清 王引之《经义述闻·毛诗上》“我马玄黄”:“《尔雅》曰:虺穨、玄黄,病也。凡物病皆得称之。”参见“虺隤”。 |
頽褫 |
犹废弛。《魏书·元徽传》:“时 灵太后 专制,朝纲頽褫。” |
坻頽 |
见“坻隤”。 |
頽泣 |
颓唐涕泣。晋 陆云《岁暮赋》:“望故畴之逈辽兮,泝南风而頽泣。” |
頽敝 |
1.破败。 《后汉书·儒林传序》:“博士倚席不讲,朋徒相视怠散,学舍頽敝,鞠为园蔬。”一本作“穨敝”。清 姚鼐《宁国府重修北楼记》:“惜故北楼之頽敝,命工飭之。” |
頽索 |
1.颓唐孤独。 《世说新语·文学》“林无静树,川无停流”刘孝标 注引《郭璞别传》:“﹝ 郭璞 ﹞又不持仪俭,形质頽索,纵情嫚惰,时有醉饱之失。”一本作“穨索”。 |
頽倒 |
1.崩解。 清 魏源《天台石梁雨后观瀑歌》:“前冰已裂后冰乘,一日玉山百頽倒。” |
頽息 |
如风嘶般的叹息声。《文选·马融<长笛赋>》:“靁叹頽息,搯膺擗摽,泣血泫流,交横而下。”李善 注:“叹声若雷,息声若頽也。” |
泰山其頽 |
《礼记·檀弓上》:“孔子 蚤作,负手曳杖,消摇於门,歌曰:‘泰山 其頽乎!梁木其坏乎!哲人其萎乎!’”孔子 将死时作此歌,自称“哲人”,把自己的死比作 泰山 崩塌。 后用来比喻众所仰望的人去世。多用作悼辞。叶圣陶《乡里善人》:“学人文人同声哀悼,‘泰山 其颓,哲人其萎’的成语,在祭文挽联哀诗中随处露脸。”亦省作“泰山頽”。唐 王湾《哭补阙亡友綦毋学士》诗:“泣为 洹水 化,叹作 泰山 頽。” |
衰頽 |
1.衰落颓败。《三国志·魏志·田畴传》:“汉 室衰穨,人怀异心,唯 刘公 不失忠节。”李石曾《无政府说》:“羡各国之强盛,而恶 满 政府之衰頽,欲希冀代 满 政府握政权而争雄于世界,此为利害之见。”鲁迅《且介亭杂文·门外文谈》:“旧文学衰颓时,因为摄取民间文学或外国文学而起一个新的转变,这例子是常见于文学史上的。” |
頽倚 |
1.垂头倚靠。 唐 杜甫《早发》诗:“涛翻黑蛟跃,日出黄霞映。烦促瘴岂侵,頽倚睡未醒。”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