風論 |
犹舆论。《晋书·刘颂传》:“凡举过弹违,将以肃风论而整世教,今举小过,清议益穨。” |
風流跌宕 |
气度超脱,潇洒放逸。 清 李渔《闲情偶寄·词曲上·词采》:“所谓无道学气者,非但风流跌宕之曲、花前月下之情,当以板腐为戒,即谈忠孝节义与説悲苦哀怨之情,亦当抑圣为狂,寓哭於笑,如 王阳明 之讲道学,则得词中三昧矣。”《红楼梦》第十四回:“那 宝玉 素闻 北静王 的贤德,且才貌俱全,风流跌宕,不为官俗国体所缚。”清 徐嘉《论诗绝句》之九:“风流跌宕数 陈髯,湖海楼 高揖 子瞻。” |
風幹 |
指人的风骨和才干。《新唐书·卓行传·司空图》:“父 舆,有风干。” |
風濕 |
中医病名。属痺症一类,指风和湿两种病邪结合所致的病症。症见头痛、发热、微汗、恶风、身重、小便不利、骨节痠痛、不能屈伸等。汉 王充《论衡·道虚》:“凡人禀性,身本自轻,气本自长,中於风湿,百病伤之,故身重气劣也。”《敦煌曲子词·定风波》:“风湿伤寒脉紧沉,遍身虚汗似汤淋。”宋 叶适《夫人陈氏墓志铭》:“比寡居而病风湿,沉废逾二十年。” |
風賦 |
1.风雅颂赋比兴的省称。唐 白居易《策林四·救学者之失策》:“俾讲《诗》者以六义风赋为宗,不专於鸟兽草木之名也。” |
風雨不改 |
语出《诗·郑风·风雨序》:“《风雨》,思君子也。 乱世则思君子不改其度焉。”比喻处于恶劣环境中不变其节操。唐 元稹《授韩皋尚书左仆射制》:“岂所谓 徐公 之行己有常,而诗人之风雨不改耶?”参见“风雨如晦”。 |
風流人 |
指超凡脱俗而好风雅的人。《晋书·外戚传·王濛》:“简文帝 之为 会稽王 也,尝与 孙绰 商略诸风流人,绰 言曰:‘刘惔 清蔚简令,王濛 温润恬和。’”宋 苏轼《和陶<饮酒>》之三:“江 左风流人,醉中亦求名。” |
風傻 |
风风傻傻。 明 无名氏《紫微宫》第二折:“自家是这 西池 金母 殿前歪剌仙女,因为我从小儿有些风傻,奉 金母 法旨,罚我在此打扫殿庭。” |
風風魔魔 |
颠狂的样子。 明 贾仲名《金安寿》第二折:“见他风风魔魔,摑着手,佯推笑。” |
風幃 |
|
風胎 |
古人以为某些鸟类可不直接交配而怀胎。 南朝 梁 刘孝标《山栖志》:“翾翾翔鸟,风胎雨鷇。緑翼红毛,素羽翠鬣。”参见“风化”。 |
風行水上 |
《易·涣》:“象曰:风行水上,涣。”后以“风行水上”比喻自然流畅,不矫揉造作。明 李贽《杂说》:“风行水上之文,决不在於一字一句之奇。” |
風風韻韻 |
见“风风韵韵”。 |
風和日暄 |
见“风和日暖”。 |
風生獸 |
传说中的神兽名。《海内十洲记·炎洲》:“炎洲 在南海中,地方二千里,去北岸九万里。上有风生兽,似豹,青色,大如貍。张网取之,积薪数车以烧之,薪尽而不然,灰中而立,毛亦不燋;斫刺不入,打之如皮囊,以铁鎚锻其头数十下乃死,而张口向风,须臾復活。” |
風旌 |
随风摆动的旗子。宋 苏轼《次韵柳子玉·地炉》:“衰鬢镊残敧雪领,壮心降尽倒风旌。”清 黄遵宪《公祭沉文肃公祠》诗:“南门管钥东流柱,摇摇竟如风旌悬。” |
颱風 |
发生在 太平洋 西部海洋和 南海 海上的热带空气旋涡,是一种极猛烈的风暴,风力常达十级以上,同时有暴雨。今多称为热带风暴,夏秋两季常侵袭我国。 |
風候 |
1.风物气候,亦偏指气候。 唐 王勃《春思赋》:“蜀川 风候隔 秦川,今年节物异常年。”唐 白居易《与微之书》:“江州 风候稍凉,地少瘴癘。”清 黄景仁《舟夜寒甚排闷为此》诗:“春江异风候,今昔变炎凉。”李广田《雀蓑记·山水》:“他们常常想到些远方的风候,或者是远古的事物,那是梦想,也就是梦忆。” |
風篁 |
1.谓风吹竹林。南朝 宋 谢庄《月赋》:“若乃凉夜自凄,风篁成韵。”唐 郑谷《少华甘露寺》诗:“石门萝径与天邻,雨檜风篁远近闻。”清 杨焯《游弁山资福寺呈霞彻师》诗:“一片风篁拥翠微,晚鐘初动白云稀。” |
風語 |
1.谓风发出声音,如人说话。 元 黄溍《重登云黄山》诗:“林辉宝灯烧,风语金鐸撼。”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