囊齎 |
行李。《太平广记》卷三三五引 唐 戴孚《广异记·李叔霁》:“此间辛苦,亦合少物相留,为囊齎已前行,今车中唯有一疋半绢,且留充衣服,深以少为恨也。”《太平广记》卷三三六引《广异记·裴晠》:“晠 忽轻身独还,家惊喜,问其故,云:‘囊齎并奴等在后。’” |
齎志 |
谓怀抱着志愿。 南朝 梁 江淹《恨赋》:“齎志没地,长怀无已。”宋 晁补之《蔡州叔父金部挽辞》之一:“清世急贤千载事,白头齎志一州麾。”清 万邦荣《偶感》诗:“卧龙 思復 汉,齎志何曾申。” |
齎刺 |
携带名帖。《后汉书·仇览传》:“林宗 因与 融 齎刺就房謁之,遂请留宿。” |
齎怒 |
疾怒;暴怒。齎,通“齌”。明 袁宏道《叙小修诗》:“且《离骚》一经,忿懟之极,党人偷乐,众人謡諑,不揆中情,信谗齎怒。” |
齎用 |
资用。齎,通“资”。《史记·陈丞相世家》:“平 既娶 张氏 女,齎用益饶,游道日广。” |
齎汩 |
《列子·黄帝》:“与齎俱入,与汩偕出。”张湛 注:“齎、汩者,水迴入涌出之貌。”本指水中漩涡。后引申谓泯灭;埋没。宋 苏舜钦《上范公参政书》:“若蹉跌失时,则齎汩前志,则抱恨万世,为来者所笑戮,无復自明,亦已痛哉!” |
齎送 |
1.持送;遣送。《汉书·匈奴传上》:“而 汉 俗屯戍从军当发者,其亲岂不自夺温厚肥美,齎送饮食行者乎?”清 蒲松龄《聊斋志异·尸变》:“宰与之牒,齎送以归。” |
齎祓 |
祓除秽恶。《资治通鉴·唐僖宗中和二年》:“有不得已见之者,皆先令沐浴齎祓,然后见。”胡三省 注:“祓,祓除秽恶也。” |
齎操 |
携带。《史记·大宛列传》:“天子好 宛 马,使者相望於道。诸使外国一辈大者数百,少者百餘人。人所齎操,大放 博望侯 时。” |
齎恨 |
抱恨。《后汉书·冯衍传上》“由是为诸王所聘请”李贤 注引 汉 冯衍《与阴就书》:“衍 年老被病,恐一旦无禄,命先犬马,怀抱不报,齎恨入冥。”唐 刘禹锡《唐故中书侍郎平章事韦公集纪》:“有孤前言,齎恨无已。”唐 司空图《绝麟集述》:“冒没已多,幸无大愧,固非齎恨而有作也。” |
齎捧 |
捧着。 《水浒传》第一回:“目今京师瘟疫盛行,今上天子特遣下官齎捧御书丹詔,亲奉龙香,来请天师。”明 张元凯《西苑宫词》之五:“凤阁传呼鱼钥开,中官齎捧御题来。” |
齎持 |
携带;携持。 |
齎勑 |
携持诏书。 唐 元稹《代谕淮西书》:“某月日遣使齎勑送付界首布告讫。”一本作“齎敕”。 |
齎擎 |
持送;携带。宋 灌圃耐得翁《都城纪胜·四司六局》:“臺盘司专掌托盘、打送、齎擎、劝酒、出食、接盏等事。”《水浒传》第一回:“太尉 洪信 齎擎御书丹詔,一行人从上了路途。” |
齎米 |
携米赠人。《三国志·吴志·全琮传》:“柔 尝使 琮 齎米数千斛到 吴。” |
入齎 |
交纳财物。 齎,通“资”,财物。《周礼·春官·巾车》:“凡车之出入,岁终则会之。凡赐,闕之;毁折,入齎于职币。”郑玄 注:“计所伤败,入其直。杜子春 云:齎读为资,资谓财也。乘官车毁折者,入财以偿缮治之直。” |
行齎居送 |
对行经或停居的人以财物相赠。谓封建时代贿赂过往官员。语出《汉书·食货志下》:“干戈日滋,行者齎,居者送,中外骚扰相奉,百姓抏敝以巧法,财赂衰耗而不澹。”清 冯桂芬《崇节俭议》:“比者军兴十年,戒严徧天下,徵调供亿,赋车籍马,行齎居送,远近骚然。”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