食齧 |
咬食,咬啮。《释名·释天》:“霓,啮也。其体断絶,见於非时。此灾气也,伤害於物,如有所食啮也。”唐 柳宗元《天说》:“虫之生而物益坏,食啮之,攻穴之。” |
蹄齧 |
1.马用蹄踢和用嘴咬。《周礼·夏官·庾人》“攻驹”汉 郑玄 注:“攻驹,制其蹄啮者。”宋 吴曾《能改斋漫录·记事一》:“有恶马,不可驭,蹄囓伤人多矣。”清 王士禛《池北偶谈·谈异六·定数》:“二马蹄啮,遂曳像於地,腹中珍货悉露。” |
缺齧 |
破损。南朝 梁 江淹《到功曹参军笺诣骠骑竟陵王》:“漏越之琴,窃 庄文 之价,缺啮之剑,盗 顷襄 之名。”南唐 陈陶《宿岛径夷山舍》诗:“缺啮心未理,寥寥夜猿哀。” |
齧血沁骨 |
形容极端诚信。清 顾嗣立《元诗选·丁孝子鹤年》:“先是生母 冯 阻絶东村,病死……啮血沁骨,棺敛以葬。”参见“啮臂”。 |
咀齧 |
咬嚼。 南朝 陈 徐陵《梁禅陈玺书》:“电目雷声之禽,鉤爪锯牙之兽,咀啮含生,不知纪极。” |
噬齧 |
咬。 |
侵齧 |
逐渐损害。北魏 郦道元《水经注·济水》:“往大河衝塞,侵啮金堤,以竹笼石、葺土而为堨,坏隤无已,功消亿万。” |
擘齧 |
破裂缺损。 《孟子·尽心下》“以追蠡”汉 赵岐 注:“追,钟钮也。钮擘啮处深矣,蠡蠡欲絶之貌也。”焦循 正义:“赵氏 以擘啮二字解蠡字,谓破裂缺齾也,缘其破缺之深,故欲絶。” |
兔齧 |
兔子咬过的草。 |
啖齧 |
啃食。 宋 苏轼《次韵章传道喜雨》:“扑缘鬉尾困牛马,啖啮衣服穿房户。”宋 苏轼《次韵子由病酒肺疾发》:“三 彭 恣啖啮,二竖肯逋播。” |
齧岸 |
谓水流侵蚀河岸。《金史·河渠志》:“及渠成,以地势高峻,水性浑浊。峻则奔流漩洄,啮岸善崩,浊则泥淖淤塞,积滓成浅,不能胜舟。” |
齧指 |
1.咬破指头。表示决心,发誓。《史记·田叔列传》:“赵王 啮指出血,曰:‘先人失国,微陛下,臣等当虫出。公等奈何言若是!’”宋 孙光宪《浣溪沙》词:“啮指暗思花下约,凭阑羞睹泪痕衣。”明 李东阳《读唐诗三十一首》之二:“﹝ 徐世勣 ﹞又忍弃其流涕啮指之言,以成 武氏 之祸。” |
齩齧 |
咬啃。宋 苏轼《孙莘老寄墨》诗之三:“我贫如飢鼠,长夜空齩啮。” |
齧食 |
侵蚀。 宋 苏洵《木假山记》:“而其激射啮食之餘,或髣髴於山者,则为好事者取去,强之以为山。” |
齧噬 |
咬食。 汉 王充《论衡·商虫》:“彊大食细弱,知慧反顿愚。他物小大,连相啮噬。” |
齧棃 |
咬梨子。古代劝谕部属同心同德的一种方式。表示内部离异,则国力如梨之脆弱,易为敌人所乘。《资治通鉴·晋海西公太和二年》:“冬,十月,柳 据 蒲阪,双 据 上邽,廋 据 陕城,武 据 安定,皆举兵反。坚(苻坚)遣使諭之曰:‘吾待卿等,思亦至矣,何苦而反!今止不徵,卿宜罢兵,各定其位,一切如故。’各啮棃以为信。皆不从。”胡三省 注:“棃肉脆而啮之易入,以喻亲戚离叛,则国力脆弱,将为敌人所乘,故啮棃付使者,赐 柳 等以为信 |
齧缺 |
缺口,锋刃破缺。也指传说中的上古贤人。借指隐士。 |
踶齧 |
踢咬。 |
齛齧 |
咬,噬啮。《礼记·曲礼上》“效犬者左牵之”汉 郑玄 注:“犬齛啮人,右手当禁备之。”陆德明 释文:“齛本亦作噬,常世反。” |
吞齧 |
1.吞食。清 袁枚《新齐谐·禹王庙吞蛇》:“至树下,见有人,忽跃起三四丈,似欲吞嚙者。”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