汉语词典
本站汉语词典收录共60多万个词条,释义来源主要参考《高级汉语词典》、《现代汉语词典》、《国语辞典》等汉语词典。可查询词语的拼音、五笔、近义词、反义词、词典释义、例证、英语、法语、德语翻译等。
汉语词典
词语 | 拼音 | 意思解释 |
---|---|---|
井脉 | jǐng mài | 词语解释 1.见井脉。 网络解释 井脉 jǐng mài ㄐㄧㄥˇ ㄇㄞˋ 井脉(井脉) 亦作“ 井脉 ”。 指地下水脉。 唐 方干 《书吴道隐林亭》诗:“橘枝亚路黄苞重,井脉牵湖碧甃深。”《宋史·郑文宝传》:“城中旧乏井脉。” |
井税 | jǐng shuì | 词语解释 1.田税。 国语词典 田税。 《魏书.卷五三.李孝伯传》:「井税之兴,其来日久。」 唐.元结〈贼退示官吏〉诗:「井税有常期,日晏犹得眠。」 网络解释 井税 井税是一个汉语词语,读音是jǐng shuì,是指田税。 |
井邑田 | jǐng yì tián | 词语解释 即井田。 网络解释 井邑田 井邑田,是汉语词汇,拼音是jǐng yì tián,释义为井田。 |
井仪 | jǐng yí | 词语解释 1.古代射礼的五种射法之一。 网络解释 井仪 井仪是一个汉语词语,读音jǐng yí,意思是古代射礼的五种射法之一。 |
井田制 | jǐng tián zhì | 词语解释 [the square-fields system] 中国奴隶社会时期的一种土地制度,把土地划分成许多方块,像井字形 网络解释 井田制 井田制是中国古代社会的土地国有制度,出现于商朝,到西周时已发展很成熟。到春秋时期,由于铁制农具的和牛耕的普及等诸多原因井田制逐渐瓦解。实质是一种以国有为名的贵族土地所 |
井华 | jǐng huá | 词语解释 1.见井花水。 |
井乘 | jǐng chéng | 词语解释 1.古代按甸(六十四井)为单位来摊派军赋(包括车马﹑兵甲﹑人员)的制度。《左传.成公元年》作丘甲孔颖达疏引《司马法》曰:甸,六十四井,出长毂一乘,马四匹,牛十二头,甲士三人,步卒七十二人,戈楯具,谓之乘马。 网络解释 井乘 井乘,读音jǐnɡ chénɡ,汉语词语,基本意思为古 |
井卤 | jǐng lǔ | 词语解释 1.谓井水味咸。 网络解释 井卤 唐 樊宗师 《绛守居园池记》:“病井卤生物瘠。” 赵仁举 注:“忧井水咸,生物不丰茂。” |
井田 | jǐng tián | 词语解释 1.相传古代的一种土地制度。以方九百亩为一里,划为九区,形如井字,故名。其中为公田,外八区为私田,八家均私百亩,同养公田。公事毕,然后治私事。从春秋时起,井田制日趋崩溃,逐渐被封建生产关系所取代。2.泛指田地。3.在采矿工程中,一个矿田可分为属各个井(坑)开采的若干部 |
井科 | jǐng kē | 词语解释 1.即井坎。 网络解释 井科 井科是一个汉语词语,读音是jǐng kē,是即井坎。 |
井斜 | jǐng xié | 词语解释 [well deflection;well deviation] [石油] ∶钻井的倾斜度 网络解释 井斜 井斜 jǐngxié,[well deflection;well deviation] 。井斜是钻井专业术语,又叫井斜角,通常定义为井眼轴线上某点的切线与铅垂线的夹角。 |
井牧 | jǐng mù | 词语解释 1.谓按土质区划田地,或为井田耕作,或为牧地畜牧,二牧而当一井,以便于授田﹑贡赋。 网络解释 井牧 井牧是汉语词语,拼音是jǐnɡ mù,释义为按土质区划田地,或为井田耕作,或为牧地畜牧,二牧而当一井,以便于授田﹑贡赋。 |
井谷 | jǐng gǔ | 词语解释 1.井中;井底。2.比喻低下之处。 网络解释 井谷 井谷是汉语词汇,拼音jǐng gǔ,意思是井中,井底。 |
井井 | jǐng jǐng | 词语解释 1.洁净不变貌。2.形容整齐,有条理。3.象声词。 网络解释 井井 井井,指洁净不变貌;有条理。见宋 张世南 《游宦纪闻》卷六:“田畴井井,满目桑麻。” |
井公 | jǐng gōng | 词语解释 1.传说中的古代隐士。 网络解释 井公 神话故事当中的人物。传说中的古代隐士。《穆天子传》卷五:“是日也,天子北入于 邴 ,与 井公 博,三日而决。” 郭璞 注:“疑 井公 贤人而隐 祊 ,故 穆王 就之游戏也。” 清 陈维崧 《法驾导引·曹南耕表弟礼斗甚虔词以纪之》:“ 毛女 弄琴红捍拨 |
井闬 | jǐng hàn | 词语解释 1.里门,乡里。 网络解释 井闬 井闬是一个汉语词语,读音是jǐng hàn,是指里门,乡里。 |
井遂 | jǐng suì | 词语解释 1.亦作井隧。2.周制九夫为井;五县为遂。井﹑遂为不同的土地区划,因用以代称田地。 网络解释 井遂 井遂是汉语词汇,读音是jǐngsuì,出自《宋书·后废帝纪》。 |
井闾 | jǐng lǘ | 词语解释 1.市井,里巷。2.村落。3.故里;邻里。 网络解释 井闾 唐 樊宗师 《绛守居园池记》:“近楼台井闾点画察。” 赵仁举 注:“近则楼台井邑点画之间皆可察见。 |
井落 | jǐng luò | 词语解释 1.村落。 网络解释 井落 井落是一个汉字词语,意思是村落。 |
三纲五伦 | sān gāng wǔ lún | 词语解释 同“三纲五常 ”。 参见:“五伦 、 网络解释 三纲五伦 三纲五常是中国儒家伦理文化中的架构,是封建礼教所提倡的人与人之间的道德标准。 来源于西汉董仲舒的《春秋繁露》一书,但最早渊源于孔子。何晏在《论语·为政》:“殷因于夏礼,所损益可知也”中集解:“马融曰:‘所因,谓三 |
三五月 | sān wǔ yuè | 词语解释 指农历十五夜的月亮。多特指中秋月。 网络解释 三五月 三五月,读音为sān wǔ yuè, 是一个汉语词语,指农历十五夜的月亮。 |
三上五落 | sān shàng wǔ luò | 词语解释 谓动作忽上忽下。 国语词典 动作忽上忽下。 《清平山堂话本.杨温拦路虎传》:「谁敢与爷上做对?众人不敢则声,那使棒的三上五落。」 网络解释 三上五落 三上五落 谓动作忽上忽下。《清平山堂话本·杨温拦路虎传》:“‘谁敢与爷爷做对?’众人不敢则声。那使棒的三上五落。” |
三五传柑 | sān wǔ chuán gān | 词语解释 古时农历正月十五夜近臣侍饮,贵戚有以黄柑相遗赠之俗,谓之“传柑”。见 南朝 · 梁 · 宗懔 《荆楚岁时记》。 网络解释 三五传柑 古时农历正月十五夜近臣侍饮,贵戚有以黄柑相遗赠之俗,谓之传柑。见南朝梁宗懔《荆楚岁时记》。 |
种五生 | zhǒng wǔ shēng | 词语解释 1.见种生。 网络解释 种五生 种五生是中国民间岁时风俗,宋代以来,于农历七月初七前,将绿豆,小豆(赤豆)、小麦五谷之属,用水浸于磁器中,待生芽数寸,以红蓝彩线束之,置小盆内,七夕供祀牵牛星,谓之“种生”。 |
九五 | jiǔ wǔ | 词语解释 《易》卦爻位名。九,谓阳爻;五,第五爻,指卦象自下而上第五位。 指帝王。 国语词典 九,阳数,《易经》中以⚊表示。五为卦中自下而上的第五个爻位。《易经.乾卦.九五》「飞龙在天,利见大人」句下唐.孔颖达.正义:「言九五,阳气盛至于天,故云飞龙在天。此自然之象,犹若圣 |
格五 | gé wǔ | 词语解释 1.古代博戏名。棋类。 网络解释 格五 格五是一种古代流行的中国棋类游戏。又名簙簺、博塞或簺。双方各执黑白棋五枚,共行中道,每次移一步,遇对方则跳越,以先抵敌境为胜。 |
二五 | èr wǔ | 词语解释 指别卦中的第二爻与第五爻。 指阴阳与五行。 两个五,即十。 方言。即二百五。犹言傻里傻气。 指 春秋 时 晋献公 嬖人 梁五 与 东关五 。 网络解释 二五 二五,(1).指别卦中的第二爻与第五爻。(2).指阴阳与五行。(3).指春秋时晋献公 嬖人梁五与东关五 。(4).两个五,即十。 |
天尺五 | tiān chǐ wǔ | 词语解释 1.《辛氏三秦记》:城南韦杜,去天尺五。汉韦曲杜曲皆三辅地,为贵族豪门聚居地。后遂以天尺五极言与宫廷相近。2.谓离天甚近。极言其高。 网络解释 天尺五 天尺五 是一个汉语词语,拼音tiān chǐ wǔ,谓离天甚近。 |
王老五 | wáng lǎo wǔ | 词语解释 [single man] 指没有家的单身男子 他又吃了一惊,发现我原来至今还是王老五 外语翻译 英语:lit. fifth child of the Wangs, bachelor 国语词典 谑称未讨老婆的男子。 如:「下个月他就要请我们喝喜酒,正式告别王老五的生活了。」 网络解释 王老五 (词语概念) 王老五,一般指没有家的单身男子,常用于 |
夏五 | xià wǔ | 词语解释 喻文字有残缺。 国语词典 语出《春秋.桓公十四年》:「夏五。」依经文标示月分体例,下当有「月」字,所以晋.杜预.注:「不书月,阙文。」后遂借指文献上的缺漏。 网络解释 夏五 夏五,拼音是xià wǔ ,是一个汉语词汇,释义为军文字有残缺。 |
中五 | zhōng wǔ | 词语解释 指五行中的土运。旧时以五方配五行,中央属土,故称。 网络解释 中五 中五,是一个汉语词汇,拼音zhōng wǔ,释义为五行中的土运。 |
重五 | zhòng wǔ | 词语解释 1.农历五月初五日。即端午节,又称重午。 网络解释 重五 重五,读音chóng wǔ ,汉语词语,基本意思为农历五月初五日。即端午节,又称重午。最早见于宋人王楙的《野客丛书·重三》:“今言五月五日曰重五,九月九日曰重九。”出自清姚鼐 《祭侍潞川文》:“重五泛舟,万夫呼噪。”。 |
五角星形 | wǔ jiǎo xīng xíng | 词语解释 |
五花马 | wǔ huā mǎ | 词语解释 1.唐人喜将骏马鬃毛修剪成瓣以为饰,分成五瓣者,称五花马,亦称五花。唐杜甫《高都护骢马行》:五花散作云满身,万里方看汗流血。仇兆鳌注引郭若虚曰:五花者,剪鬃为瓣,或三花,或五花。唐无名氏《白雪歌》:五花马踏白云衢,七香车碾瑶墀月。@说,五花马,谓马之毛色作五花文者 |
五剽 | wǔ piāo | 词语解释 白色粉状的中等土壤。 网络解释 五剽 五剽,读音为wǔ piāo ㄨˇ ㄆㄧㄠ,是一个汉语词语,意思是白色粉状的中等土壤。 |
五六六七 | wǔ liù liù qī | 词语解释 语出《论语•先进》:“冠者五六人,童子六七人。”后因以称学生。 |
五陈 | wǔ chén | 词语解释 指两、伍、专、参、偏五种阵法。 网络解释 五陈 五陈是汉语词语,拼音是wǔ chén,指两、伍、专、参、偏五种阵法。 |
五乘 | wǔ chéng | 词语解释 佛教语。谓人乘、天乘、声闻乘、缘觉乘、菩萨乘(或云佛乘)。 网络解释 五乘 指运载众生到善处的五种法门。‘乘’乃梵语ya^na之译,有道、船、车,或运载之义。此处喻诸佛教法犹如舟、车,可运载众生至所期之果地。又ya^na音译作‘衍’,故五乘又名五衍。 |
五民 | wǔ mín | 词语解释 指褊急之民、狠刚之民、怠惰之民、费资之民、巧谀恶心之民。 指《诗》《书》谈说之士、处士、勇土、技艺之士、商贾之士。 指士、农、工、商贾、兵。 指士、农、商、工、贾。亦泛指五方之民。 网络解释 五民 五民是一个汉语词汇,拼音是wǔ mín,意思是指褊急之民﹑狠刚之民﹑怠惰之民 |
五调 | wǔ diào | 词语解释 指古乐中平、清、瑟、楚、侧五调。 网络解释 五调 五调,读音wǔ diào,注释ㄨˇ ㄉㄧㄠˋ ,相关文献《魏书·乐志》。 |
五流 | wǔ liú | 词语解释 谓对犯五刑之罪者从宽处理,施以流放之罚。 网络解释 五流 五流是指唐代不得减赎的五种流刑的合称。唐律规定,享有减赎特权者犯十恶以外的流罪,不得减赎。五种不得减赎的流刑是:一加役流,原为死刑,唐太宗改为加役流,将居役一年加为三年;二反逆缘坐流,因反逆罪受牵连而得流罪的 |
五千言 | wǔ qiān yán | 词语解释 《史记•老子韩非列传》:“ 老子 迺著书上下篇,言道德之意五千余言而去,莫知所终。”后以“五千言”为 老子 《道德经》的代称。 |
五命 | wǔ mìng | 词语解释 周 代官爵分为九等,称九命。五命为子男。 五次命令。 谓古代帝王按五行相胜之理承受天命。 网络解释 五命 五命,含义有: 周 代官爵分为九等,称九命。五命为子男;五次命令。 |
五牛旗 | wǔ niú qí | 词语解释 即五牛旗舆。 网络解释 五牛旗 五牛旗:wǔ niú qí ㄨˇ ㄋㄧㄨˊ ㄑㄧˊ |
五等 | wǔ děng | 词语解释 五个等级。 特指五等之爵。 网络解释 五等 五等,词语注音wǔ děng ,语解释五个等级,特指五等之爵,出处《孟子·万章下》。 |
五大夫城 | wǔ dài fū chéng | 词语解释 古地名。在今 河北 · 易县 境内。 网络解释 五大夫城 五大夫城,古地名。在今河北易县境内。 |
五臣 | wǔ chén | 词语解释 五个臣子。随文所指不同。 指注释《文选》的 唐 代 吕向 、 吕延济 、 刘良 、 张铣 、 李周翰 。 国语词典 唐开元时吕延祚集吕延济、刘良、张铣、吕向、李周翰五人注文选以进于朝,称「五臣注文选」。 禹、稷、契、皋陶、伯益为舜之五臣。 虢叔、闳夭、泰颠、散宜生、南宫适为周文王之 |
五缞 | wǔ shuāi | 词语解释 古代按居丧时间长短所分的五种丧服。 网络解释 五缞 古代按居丧时间长短所分的五种丧服。出自《淮南子·齐俗训》。 |
五牛 | wǔ niú | 词语解释 皇帝乘舆的代称。 |
五七 | wǔ qī | 词语解释 人死后三十五天。旧时丧礼,人死后每七日祭祀或唪经,有头七、三七、五七等。 约计数目之词。 外语翻译 英语:memorial activity 35 days after a person's death 国语词典 民间习俗在人死后,每七日祭祀或唪经。有头七、三七、五七等。五七指死者去世后三十五天。 《红楼梦.第六八回》:「亲大爷的 |
五齐 | wǔ qí | 词语解释 亦作“[[五齑]]”。五种细切的冷食肉菜。 古代按酒的清浊,分为五等,合称“五齐”。后亦泛指酒。 网络解释 五齐 五齐(wǔ qí )亦作“ 五齏 ”。古代按酒的清浊,分为五等,合称“五齐”。后亦泛指酒。 |
五丑 | wǔ chǒu | 词语解释 五类。指士、农、商(行商)、工、贾(坐商)。 网络解释 五丑 五类。指士、农、商(行商)、工、贾(坐商)。 清 龚自珍 《平均篇》:“上有五气,下有五行,民有五丑,物有五才。” |
五单于 | wǔ chán yú | 词语解释 西汉 后期, 匈奴 势弱内乱,分立为五个单于: 呼韩邪单于 、 屠耆单于 、 呼揭单于 、 车犁单于 、 乌藉单于 。五单于互相争斗,后为 呼韩邪单于 所并。见《汉书•匈奴传下》。 泛指 匈奴 各部首领。 网络解释 五单于 五单于,典故名,典出《汉书》卷九十四下《匈奴传下》。西汉后期,匈 |
五藏 | wǔ zàng | 词语解释 中医术语。也称“五脏”。心、肝、脾、肺、肾五个脏器的合称。是人体生命活动的中心,精神意识活动也分属于五藏。 网络解释 五藏 1“五藏”,则是“藏象”中医理论中的一部分。用通俗点的比喻来说,就是隐藏在脉络中的五个人体机能器官。配合周身脉络,完成机体的正常活动。⑵五藏( |
五长 | wǔ zhǎng | 词语解释 五种优点、长处。 五国诸侯之长。 一伍之长。古代户籍以五户为伍,一人为伍长。五,同“[[伍]]”。 古代守城的小吏。 网络解释 五长 五长,【释义】1.五国诸侯之长。2.古代守城的小吏。3.一伍之长。 |
五仓 | wǔ cāng | 词语解释 五脏神。 网络解释 五仓 【拼音】 wǔ cāng 【注音】 ㄨˇ ㄘㄤ 【引证解释】 五脏神。《汉书·郊祀志下》:“及言世有仙人……化色五仓之术者,皆奸人惑众,挟左道,怀诈伪,以欺罔世主。” 颜师古 注引 李奇 曰:“思身中有五色,腹中有五仓神。五色存则不死,五仓存则不饥。” |
五五 | wǔ wǔ | 词语解释 《礼记•三年问》:“三年之丧,二十五月而毕。”五五相乘为二十五, 汉 时因用以代称三年之丧。 二十五。 以五为行列。 谓以五人为伍,犹如古代军队编制。 网络解释 五五 五五,即二十五;以五人为伍,犹如古代军队编制。语出《礼记·三年问》:“三年之丧,二十五月而毕。” |
五曹 | wǔ cáo | 词语解释 1.指尚书省下分职治事的五个官署。汉初置尚书五人,其一为仆射,四人分为四曹,常侍曹主丞相御史事;二千石曹主刺史二千石事;民曹主庶人上书事;主客曹主外国事。成帝时置五人,设三公曹主断狱事。2.谓秤﹑尺﹑地﹑仓﹑金。 网络解释 五曹 拼音wǔ cáo,注音ㄨˇ ㄘㄠˊ,解释尚书省下 |
五利 | wǔ lì | 词语解释 五种利益、好处。 战时随机应变的五项原则。 汉 方士 栾大 的称号。 网络解释 五利 五利,读音为wǔ lì,汉语词语,一指五种利益、好处,一指战时随机应变的五项原则,也指汉方士栾大的称号。 |
五盾 | wǔ dùn | 词语解释 五种盾牌。 网络解释 五盾 五种盾牌。《周礼·夏官·司兵》:“司兵,掌五兵五盾。” 郑玄 注:“五盾,干橹之属,其名未尽闻也。”《元史·舆服志二》:“前井宿旗左,参宿旗右,各五盾从。次鬼宿旗左,觜宿旗右,各五弓从。次柳宿旗左,毕宿旗右,各五盾从。”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