鲁一同
(清代诗人)鲁一同(1805~1863)清代道光、咸丰年间著名古文家、诗人。字兰岑,一字通甫,安东(今江苏涟水)人。道光十五年中举,此后屡次会试不第。一同于时事很是关心,他的政治见解,得到林则徐、曾国藩等当时很多知名人士的欣赏。太平军起,他曾协助清河县知事吴棠积极防御,并向清军将领江忠源出谋献策。鲁一同工诗善画,文章气势挺拔,切于时事,著有《通甫类稿》、《通甫诗存》等。
主要成就
文学
鲁一同熟于史籍,注重经世之学。考进士不第,用心于文章。他说:“凡文章之道,贵于外闳而中实。中实由于积理。理充而纬以实事,则光彩日新。文无实事,斯为徒作。穷工极丽,犹虚车也。”(周韶音《通甫诗存跋》)其文气势挺拔,务切世情,立言有体,疏畅明晰,内容广涉田赋兵戎、河道变迁、地形险要和中外大势等,与桐城派的拘守义法和应酬世俗,有显著不同。
有人请他为某巨公写祝寿文章,他说:“吾辈文疏直朴野,不足说势要。若肆其狂愚,为足下得罪当涂,何所用之?”(《淮安府志》引《通甫类稿》)
毛岳生见其文,谓“七百年来患于柔,惟此为能得刚之美”(《清史馆文学传稿》引《通甫类稿》)。钱仲联称他“嗣响杜陵”,李慈铭称其”闳肆而谨严,演迤而峻峭”。如《胥吏论》、《复潘四农书》等,皆识议绝人,切中时弊。而《关忠节公家传》,则生动地记叙了他的同乡名将关天培在鸦片战争中英勇殉职的事迹。
鲁一同少时学诗颇勤。40岁以后,坚持修词立诚,非有真情实感勃发不已,不下笔。曾手定诗稿,仅留十之二三。其中以古歌行成就最高,甚得诗人张际亮的赏识。早期的《荒年谣》五首,描写道光年间的严重灾荒和民不聊生。“事皆征实,言通里俗”,令人有触目惊心之感。著有《通甫类稿》6卷,《通甫诗存》6卷、《邳州志》、《清河县志》》、《白耷山人年谱》、《王右军年谱》等十数种。
绘画
鲁一同不仅诗文有声于江淮,而且善绘事,亦为邑人所称道。不过,他的画名终被诗文所掩,至今已鲜为人知。在鲁一同绘画诸作中,又以梅花为最。据《清画家诗史》记载:鲁一同“工诗画,写梅颇佳”。
他的“梅花”作品不少,其友人孔宥函声称他“写梅千百本”,几乎“年年有作”。鲁一同画梅,运思立意多取梅花熬霜耐寒的自然特性,以寄托他高洁的情操和品格。
人物生平
鲁一同先世为明末翰林,清初随吴三桂征讨云南,后“窥其有异志,挈孥而逃于 [1] 淮安之山阳,遂占籍焉。”后祖辈居安东东佃湖,所居成村,名鲁家庄(今涟水县方渡乡)。清嘉庆九年乙丑(1805年),鲁一同生于此,成年后“始迁清河(今淮安市淮阴区)”。其父长泰,字瞻岩,号特山,别署小鱼头道人。乾隆辛亥(1791年)淮郡庠生,“工书善画,闭门养素,以道自贞”,尤善绘花鸟虫鱼,世人重其画鸡,时称“鲁鸡”。
少年鲁一同聪颖过人,幼从三姐兰仙(字灵香)识字,继又随之入塾。六岁通五音,“少长工为古文辞”,塾师徐念劬先生以孔文举(融)、杨德祖(修)相期。十三岁从巢湖杨欲仁先生学。杨字体之,别号铁梅道人,善画梅,有名于世。鲁一同侍其作画,展纸研墨,观摩学习,兴趣油然而生,又从习画,尽得其传。十七岁入山阳县学,十八岁乡试中副榜第二名(副贡生)。道光十五年乙未(1835年)中第二十名举人,时年三十二。后数应会试均不能金榜题名,然鲁一同以他的古文、诗词和墨梅在应试举子中享有盛名。
一起参加会试的蔡姓举人偶问一同姓名,大惊说:“少时读先生文,尝恨古人不可复见,乃今先生故在也!”立即尊一同为老师。
宝山毛岳生见一同文章,以为“七百年来,文患于柔弱,惟此能得刚健之美”。
建宁张际亮在道光时以诗名闻全国,号称“小太白”,读一同古歌行,自以为不及。
清末著名文士李慈铭称赞说:“通甫诗气象雄阔、浩荡之势,独往独来,传之将来,足当诗史。”
当代著名学者钱仲联也称赞一同鸦片战争时期的《三公篇》、《读史杂感》、《重有感》等爱国诗篇“魄力沉雄,苍凉盘郁”,“嗣响杜陵”,“在道光时代,他是江苏诗坛杰出的一人。”
曾任安徽巡抚、湖广总督的周天爵(敬修)“见其文曰,此天下大才也”。
时任礼部侍郎的曾国藩轻车简从去馆舍拜访“问天下事”。曾对人说“淮安鲁一同若成进士,天下之幸也。”到揭榜,仍无鲁一同名。曾国藩甚“为懊丧,如失左右手”。
鲁一同留心时务,好为激切之言。早在鸦片战争前,就对道光朝的社会矛盾有敏锐感觉和深远忧虑,与同乡潘德舆有师友之谊。
道光十七年(1837年)林则徐赴湖广总督任,惜一同才,请他入幕,因亲老而未成行。因受到曾国藩的赏识,太平天国革命爆发后,在家乡替清河县知县吴堂谋划,抗拒太平军;又向安徽巡抚江忠源提出了先攻旁郡后打南京的战略计划。但他始终未为幕僚。
是年秋,应邀去邳州(今邳州市)修《邳州志》。鲁所纂修的《邳州志》被推崇为名志,有“志家法程”的美誉。完成后,又应清河知县之邀在清江浦慈云寺(今淮安市市区)修《清河县志》。
咸丰五年(1855年)归馆吴城义塾。同治二年(1863年)逝世。
鲁一同的诗文
-
朝曦苏万峰,绛气横百里。海色动衣裾,松风半天水。
天路初坦夷,地脉闇隆起。安识置身高,俯首城郭是。
微茫汶阳田,历落明堂址。麻鞋登封路,万古吾身始。
徘徊出阊阖,龙虎宛夷俟。云知开辟年,树识汉唐祀。
百岁纷旦暮,九霄方尺咫。发轫历华嵩,浩荡何穷已。
-
万松争一门,石角走磕磕。阴飙中呺嘑,翔阳避在外。
巉岩栗虎豹,天光忽破碎。亭午山气合,尊灵万方会。
低偃张幕帟,高褰树旌旝。仿像绛节临,家历鸾声哕。
混合青冥中,风涛一世界。旁径缘萦纡,红墙宛襟带。
未必飞仙驻,去鸟入已隘。拊膺起叹嗟,圣有垂堂戒。
-
泉是中泠好,楼从北固分。送君风瑟瑟,相忆水沄沄。
僧腊逢残雪,江晴见断云。远公如借问,为诵《北山文》。
-
明月非春水,如何满地流。离离出海峤,盎盎注金沟。
花露时翻鹊,风江有去舟。移愁拌看汝,扶影傍南楼。
-
岂有声难定,缘知听未真。苦将阶下意,说与梦中人。
风露初侵夜,星河欲向晨。玉墀他日好,亦未称间身。
-
左掖门边垂柳枝,金河桥上影离离。晚来风起千官散,正是宫莺欲下时。
-
酒楼高敞傍仙寰,虎观龙膏指顾间。谁识青袍一年少,满斟金爵看西山。
-
东方犹冥冥,禽声在高树。却看檐际白,已照屏间素。
群动尚未作,微梦忽已去。因悟人生初,淡然无百虑。
起看庭中条,零落满朝露。青春若可留,吾与尔同趣。
-
南宗平远穷纤秾,北宗莽苍堆高空。营丘华源不复作,江山万古谁清雄。
国初萧生声隆隆,近来独数徐髯工。髯也十二弃雕虫,十五十六远从戎。
南极沈黎西甘松,宝刀杀贼不快意。一官手版今在钟,雁门马邑连云中,翁昔佐郡骖花骢。
蔚州官舍簿领少,但餐山绿扶孤筇。日斜吏散坐小阁,千山万水来心我。
吴缣百端墨百挺,突兀四壁生华崧。三年归卧建陵月,倏忽骑马摩苍穹。
幽州四月天多风,九门翠幰骄游龙。宣南小邸日扃鐍,冰槃堆案樱桃红。
我来窥户正磅礴,十指幻出千芙蓉。今之二图尤惨淡,其一似仿山樵翁。
溪山垂钓大不易,扁舟忽送江流东。四十年来鸟过目,却忆快马弯长弓。
狐关雪岭几万里,晚看镜水磨青铜。思君不见愁枯桐,片帆欲动蛟龙宫。
梅梁禹穴今何在,渺渺青山一去鸿。
-
马陵一小山,远势有千里。横略大东来,下饮昆仑水。
三月山气发,青天镜无滓。擂鼓拜玉皇,阊阖焕丹紫。
百神俨冠佩,群龙翊阶戺。上陈霸王略,下诉斯民否。
昏昏楚汉来,红尘闹白蚁。呜呼粪土臣,清泪泻如驶。
古井塞海眠,修鳞蜕精髓。万事合变化,浑沌何年死。
道人骨皮乾,微茫记甲子。苦说唐年树,安知今谁是。
登高迫暮景,乾坤有高视。不从赤松游,腥膻徒为尔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