蚶字的意思
软体动物。有两扇贝壳,厚而坚硬,上有瓦垄状突起。生活在海底泥沙中。贝壳可供药用,肉味鲜美。
蚶字的基本解释
基本字义
● 蚶
hān ㄏㄢˉ
◎ 〔~子〕软体动物,介壳厚而坚实,生活在浅海泥沙中。肉可食,味鲜美。亦称“魁蛤”;俗称“瓦垄子”、“瓦楞子”。
英语 kind of clam, arca inflata
德语 Archenmuschel (lat: Arca) (S, Bio)
法语 palourde
蚶字的详细解释
详细字义
◎ 蚶 hān
〈名〉
(1) 动物名。俗叫瓦垄子或瓦楞子,又叫魁蛤 [blood clam;ark shell],蚶属的软体动物,介壳厚,稍呈心脏形,自壳顶出隆起的放射纵线四十多条,像瓦垄。生活在浅海泥沙中,肉味鲜美。通称“蚶子”
[何胤]疑食蚶蛎。——《南齐书·周颗传》
(2) 又如:蚶菜(赤贝的一种);蚶酱(蚶肉制成的酱)
蚶字的辞典解释
蚶ㄏㄢhān 名动物名。软体动物门斧足纲蚌属。外壳淡褐色,肉白可食。生活在浅海泥沙中,可人工养殖。也称为「魁蛤」、「蚶子」。因其介壳厚且坚硬,有纵线突起,像屋瓦的楞角,故俗称为「瓦楞子」。《尔雅·释鱼》「魁陆」句下晋·郭璞·注:「《本草》云:『魁状如海蛤,圆而厚,外有理纵横。即今之蚶也。』」