脩祠 |
祭祀。 |
脩促 |
犹言长短。《新唐书·吕才传》:“官爵富贵,葬可致也;年寿脩促,子姓蕃衍,葬可招也。” |
脩谒 |
犹晋谒,拜见。 《三国志·陈武传》:“陈武 字 子烈,庐江 松滋 人。孙策 在 寿春,武 往脩謁。”元 麻革《游龙山记》:“今年夏,因赴试 武川,归道 浑水,脩謁于 玉峰先生 魏公。”明 谢肇淛《五杂俎·物部三》:“陆相扆 有士子脩謁,命酌,辞以不饮。” |
不脩 |
1.不修明;不整治。《左传·襄公二十八年》:“不脩其政德,而贪昧於诸侯,以逞其愿,欲久,得乎?”三国 吴 韦昭《博弈论》:“人事旷而不脩。” |
脩久 |
长久。 |
脩实 |
谓务实而不图虚名。 |
脩业 |
1.建立功业。《易·乾》:“君子进德脩业。”晋 张华《励志》诗:“进德脩业,暉光日新。” |
脩备 |
周到完备。 |
阻脩 |
见“阻修”。 |
脩檛 |
笙两侧的长管。亦借指笙。 |
脩筠 |
修竹,长竹。筠,竹子的青皮,借指竹子。 |
脩敕 |
谨慎不逾矩。《新唐书·外戚传序》:“玄宗 初年,法行近亲,里表脩敕。天宝 夺明,委政妃宗,阶召反虏,遂丧天下。” |
脩纤 |
细长。 |
自脩 |
见“自修”。 |
脩学 |
研习学业,治学。 |
脩脩 |
1.鸟羽尾疲敝貌。《诗·豳风·鸱鸮》:“予羽譙譙,予尾脩脩。” |
元脩菜 |
即巢菜,亦称野蚕豆。 |
脩名 |
1.美好的名声。 《楚辞·离骚》:“老冉冉其将至兮,恐脩名之不立。”洪兴祖 补注:“脩名,脩洁之名也。”《乐府诗集·郊庙歌辞一·汉郊祀歌》:“微感心攸通脩名,周流常羊思所并。”清 龚自珍《己亥杂诗》之三八:“他年卧听除书罢,冉冉脩名独愴神。” |
脩定 |
修改确定。《新唐书·于志宁传》:“初,志寧 与司空 李勣 脩定《本草》并图,合五十四篇。”《资治通鉴·梁武帝天监十一年》:“礼坏乐缺,实宜以时脩定。” |
脩领 |
犹言治理。 |